明代黄淮运交汇区域的水系结构与水环境变化

发布时间:2021-09-09 19:40
  明代大运河的启用,使黄淮运交汇区域成为治水的关键区域。官方为了维护运河的畅通,采取了使水系结构与水情产生变化的措施。明前期的河道基本上沿袭了元代河道多股并流、迭为主次的特点。随着运河、淮河与黄河的治理,特别是筑堤的兴起,黄河各水道有一个从面到线,再从一线到清口一点的集中过程。第一阶段是黄河北流断绝,第二阶段是徐邳河道与上游固定于一线。黄河固定集中于徐邳一线以后,嘉靖年间河多决于徐州的上游,嘉靖四十四年以后,河多决于下游。黄运合一区域的河道治理,从一个跨越南北的扇形面,发展到南部半个扇形面,再集中于一线,最后集中于清口。总体的治理过程,基本上为保运服务。从面到点,从大区域的治理到小区域甚至于一点的工程治理,这是明代黄淮运水利工程的水流控制特色。这种随水环境变迁而进行的治水工程调整,充分体现出古人大区域地利用水环境的智慧,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 

【文章来源】:历史地理研究. 2019,39(01)

【文章页数】:27 页

【部分图文】:

明代黄淮运交汇区域的水系结构与水环境变化


明代早期的黄河决口分流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J]. 李元芳.  地理研究. 1991(04)
[2]试论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发育[J]. 叶青超.  地理学报. 1986(02)
[3]黄河冲积扇形成模式和下游河道演变[J]. 叶青超,杨毅芬,张义丰.  人民黄河. 1982(04)

硕士论文
[1]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河道治理研究[D]. 孟艳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92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392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