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山东地区“蝗不入境”神话的兴起与消退
发布时间:2021-10-24 11:34
金世宗、金章宗在位时期,山东地区曾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蝗不入境"记载。这类"蝗不入境"记载在文献来源上主要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编纂的地方志材料,并且,这类记载大都具有文献来源相同、记载时间相对集中等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历代所强调的德政避蝗思想在金代依然适用。金代朝野盛行神力灭蝗的思想,也为"蝗不入境"记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代严苛的捕蝗连坐制度和官员惩戒措施,使"蝗不入境"记载成为地方官员讳灾的重要手段。此外,山东地区较少的自然灾害亦是"蝗不入境"记载出现的原因之一。
【文章来源】: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1(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公元601—1350年沂州水旱灾害示意图
首先,山东地区虽然是金代蝗灾的多发区,但与河南、河北、陕西等地相比,则受蝗灾影响程度仍属较轻。以山东地区出现“蝗不入境”现象的五州县为例,从唐代中期到元朝初期,五州县蝗灾出现数量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而金世宗、金章宗二帝时期(1161—1208年)恰为五州县历史上蝗灾爆发烈度较轻的时间段。在这一时期,五州县蝗灾的出现频率不仅比元代低,即便是与宋代中后期相比,也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见图1)从唐代中后期到元朝末年,五州县平均每百年出现了3.7次蝗灾。而金代入主中原的近一百年的时间内,大的蝗灾只发生了2次,远低于六百年来的平均水平。据武玉环考证,金代蝗灾主要集中在金朝的南京、中都以及西京地区,山东地区爆发的蝗灾次数只占到金代蝗灾总次数的6.7%。[11]90-101所以,从蝗灾分布的地区和时间上看,山东地区并不处在金代受蝗灾影响的核心地区。正因如此,烈度较低的蝗灾规模和爆发频率为山东地区的“蝗不入境”现象,提供了基本的客观物质条件。其次,山东地区在金世宗、金章宗二帝时期(1161—1208年),恰好处于历史上自然灾害的低发期。以沂州为例,该州在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后,沂州的沂水等县划归城阳军,“本城阳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城阳州”[4]611。沂州的属县只剩下临沂、费县两县。而剩下的费县、临沂二县在金代都曾出现过“蝗不入境”事件。所以,我们不妨将沂州作为金代山东出现“蝗不入境”现象的典型地区加以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史视野下“飞蝗避境”的史实建构[J]. 夏炎.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3)
[2]中古良吏书写的两种模式[J]. 孙正军. 历史研究. 2014(03)
[3]金代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律[J]. 武玉环. 史学月刊. 2010(08)
[4]蝗虫发生的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概述[J]. 吴瑞芬,霍治国,卢志光,李薪,贾忠英. 自然灾害学报. 2005(03)
[5]关于中国古代蝗灾的巫禳[J]. 章义和. 历史教学问题. 1996(03)
本文编号:3455211
【文章来源】: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1(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公元601—1350年沂州水旱灾害示意图
首先,山东地区虽然是金代蝗灾的多发区,但与河南、河北、陕西等地相比,则受蝗灾影响程度仍属较轻。以山东地区出现“蝗不入境”现象的五州县为例,从唐代中期到元朝初期,五州县蝗灾出现数量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而金世宗、金章宗二帝时期(1161—1208年)恰为五州县历史上蝗灾爆发烈度较轻的时间段。在这一时期,五州县蝗灾的出现频率不仅比元代低,即便是与宋代中后期相比,也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见图1)从唐代中后期到元朝末年,五州县平均每百年出现了3.7次蝗灾。而金代入主中原的近一百年的时间内,大的蝗灾只发生了2次,远低于六百年来的平均水平。据武玉环考证,金代蝗灾主要集中在金朝的南京、中都以及西京地区,山东地区爆发的蝗灾次数只占到金代蝗灾总次数的6.7%。[11]90-101所以,从蝗灾分布的地区和时间上看,山东地区并不处在金代受蝗灾影响的核心地区。正因如此,烈度较低的蝗灾规模和爆发频率为山东地区的“蝗不入境”现象,提供了基本的客观物质条件。其次,山东地区在金世宗、金章宗二帝时期(1161—1208年),恰好处于历史上自然灾害的低发期。以沂州为例,该州在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后,沂州的沂水等县划归城阳军,“本城阳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城阳州”[4]611。沂州的属县只剩下临沂、费县两县。而剩下的费县、临沂二县在金代都曾出现过“蝗不入境”事件。所以,我们不妨将沂州作为金代山东出现“蝗不入境”现象的典型地区加以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史视野下“飞蝗避境”的史实建构[J]. 夏炎.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3)
[2]中古良吏书写的两种模式[J]. 孙正军. 历史研究. 2014(03)
[3]金代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律[J]. 武玉环. 史学月刊. 2010(08)
[4]蝗虫发生的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概述[J]. 吴瑞芬,霍治国,卢志光,李薪,贾忠英. 自然灾害学报. 2005(03)
[5]关于中国古代蝗灾的巫禳[J]. 章义和. 历史教学问题. 1996(03)
本文编号:3455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5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