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政治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参照——崔寔政治思想再探

发布时间:2021-10-25 21:45
  东汉后期,针对政治腐败、法令废弛的末世之象,崔寔提出统治者应通过"参以霸政"的手段来解决政治困局。显然,此论与汉儒尊崇王道的主流观点格格不入,因而古今学者对崔寔的评价,无论批评或肯定,大都基于儒法之争、王霸之辩的传统视角。其实,在崔寔的语境中,所谓霸道,既是一种针对两汉以来政治文化发展困局,亦即"百王之敝"的解决途径,也是对正统儒家所倡导的王道思想之不足的弥补,因而并不应将崔寔所论之"霸"完全视为王道的对立面。为了论证霸道的正当性,崔寔还借助春秋时期的诸侯尊王攘夷、奉行霸政这一历史经验,来说明具有强权性质的"霸"之手段,亦能在帝国现实政治的情境下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崔寔之论,既非一味地尊霸而非王,亦非简单的王霸并用,而是试图援引霸道中的某些具体因素来救补王道。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古今论者对崔寔的褒贬评价
二、“百王之敝”:崔寔对两汉政治文化的反思
三、“参以霸政”:崔寔对弊政的解决办法
四、“褒齐懿晋”:崔寔对“王”“霸”历史意义的再度阐发
五、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崔寔《政论》与“韩学”研究[J]. 宋洪兵.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中兴”说的缘起与东汉士大夫的“中兴”理想[J]. 汪华龙.  南都学坛. 2012(05)
[3]崔寔政治思想渊源新论[J]. 陈启云,张睿.  史学月刊. 2012(06)
[4]法家取向如何进入汉末士人视野——以崔寔为个案[J]. 徐芬.  晋阳学刊. 2008(01)
[5]"因循"与建安至景初之际曹魏官方政治哲学[J]. 王晓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6]汉元帝与经学[J]. 梁锡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7]论汉代诸子的“德治”与“法治”思想[J]. 陈新岗.  东岳论丛. 2002(04)
[8]汉元帝的儒生政治[J]. 苏诚鑑.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3)
[9]东汉的豪族[J]. 杨联升.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36(04)



本文编号:3458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58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