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关中小麦种植的发展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6 10:57
汉唐时期是关中小麦广泛种植传统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不仅得益于不断发展的农作物种植和食用加工技术,灌溉设施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面食的普及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此后,小麦主粮地位的确立,使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了关中地区饮食结构的形成,也渐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面食文化。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2019,(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汉代以前的关中小麦种植
二、汉唐时期关中小麦的广泛种植
三、汉唐时期关中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一) 小麦与关中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 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
(三) 面食的普及和制作技术的进步
(四) 耕作技术与农具的进步
(五) 灌溉设施的发展
(六) 人口的增加
四、汉唐关中小麦广泛种植的影响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粮棉结合:千年关中农区的最优种植业结构选择[J]. 刘媛,樊志民. 中国农史. 2017(03)
[2]汉唐长安“饼食”综论[J]. 贾俊侠. 唐都学刊. 2009(04)
[3]浅论“咥”和“扎势”[J]. 王超,陈清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5)
[4]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J]. 王勇. 农业考古. 2007(01)
[5]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J]. 王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3)
[6]周原遗址(王家嘴地点)尝试性浮选的结果及初步分析[J]. 赵志军,徐良高. 文物. 2004(10)
[7]唐代关中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J]. 薛平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8]关中历史上的旱灾与农业问题研究[J]. 樊志民,冯风. 农业考古. 1997(03)
[9]中国传统耕犁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续)[J]. 王星光. 农业考古. 1990(01)
[10]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本)西嶋定生先生商榷[J]. 卫斯. 文物季刊. 1989(01)
博士论文
[1]黄河流域史前至两汉小麦种植与推广研究[D]. 李成.西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传统花模造型艺术研究[D]. 卞培.河北工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9378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2019,(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汉代以前的关中小麦种植
二、汉唐时期关中小麦的广泛种植
三、汉唐时期关中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一) 小麦与关中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 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
(三) 面食的普及和制作技术的进步
(四) 耕作技术与农具的进步
(五) 灌溉设施的发展
(六) 人口的增加
四、汉唐关中小麦广泛种植的影响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粮棉结合:千年关中农区的最优种植业结构选择[J]. 刘媛,樊志民. 中国农史. 2017(03)
[2]汉唐长安“饼食”综论[J]. 贾俊侠. 唐都学刊. 2009(04)
[3]浅论“咥”和“扎势”[J]. 王超,陈清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5)
[4]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J]. 王勇. 农业考古. 2007(01)
[5]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J]. 王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3)
[6]周原遗址(王家嘴地点)尝试性浮选的结果及初步分析[J]. 赵志军,徐良高. 文物. 2004(10)
[7]唐代关中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J]. 薛平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8]关中历史上的旱灾与农业问题研究[J]. 樊志民,冯风. 农业考古. 1997(03)
[9]中国传统耕犁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续)[J]. 王星光. 农业考古. 1990(01)
[10]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本)西嶋定生先生商榷[J]. 卫斯. 文物季刊. 1989(01)
博士论文
[1]黄河流域史前至两汉小麦种植与推广研究[D]. 李成.西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传统花模造型艺术研究[D]. 卞培.河北工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9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5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