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外交辞令述论

发布时间:2021-11-04 11:01
  春秋时期是诸侯国间外交活动空前活跃的时期,由此衍生出了许多精彩的外交辞令,并载入《左传》流传至今。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史学角度入手,紧密联系时代背景,对《左传》中记载的外交辞令进行全面的整理论述。首先,本文介绍了该选题的研究概况并就“外交辞令”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然后,从外交主体、外交场合、外交目的等三个不同角度对《左传》中外交辞令加以分类统计。之后就外交辞令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引《诗》的特点展开讨论。最后,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分别从周王室、诸侯大国、诸侯小国三个角度探讨他们各自辞令的特点及成因。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外交辞令”的定义
第一章 外交辞令的统计与分类
    第一节 按主体分类
    第二节 按场合分类
    第三节 按目的分类
        一、以政治利益为目的
        二、以国家尊严为目的
        三、以政治人物为目的
        四、军事目的
        五、经济目的
第二章 外交辞令的语言特色
    第一节 “尚礼故文”的总体特点
    第二节 引《诗》的特点
        一、引《诗》的统计
        二、引《诗》的外交功能
    第三节 修辞特点举例
第三章 外交辞令与春秋政治
    第一节 周王室的外交辞令
        一、对大国的辞令
        二、对小国的辞令
    第二节 大国的外交辞令
        一、对周王室的辞令
        二、对小国的辞令
        三、大国间的辞令
    第三节 小国的外交辞令
        一、对周王室的辞令
        二、小国间的辞令
        三、对大国的辞令
    第四节 从外交辞令看政治形势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上古时期“乐”的政治表达功能[J]. 许兆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1)
[2]《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稿约[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3]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J]. 刘丽文.  文学遗产. 2004(01)
[4]论先秦“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J]. 李春青.  齐鲁学刊. 2003(06)
[5]《西安教育学院学报》启事[J].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2(03)
[6]由《左传》看春秋时期“赋诗观志”的社会风尚[J]. 杜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04)
[7]巧辞妙语胜却甲兵百万──小议《左传》的行人辞令[J]. 谢其祥.  广西师院学报. 1996(04)
[8]论春秋霸主与诸侯的关系[J]. 陈筱芳.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9]《左传》外交辞令臆说─—诸侯小国向大国抗争的重要武器[J]. 陈敦荃.  外交学院学报. 1995(02)
[10]春秋外交人才的遴选[J]. 裴默农.  历史研究. 1994(04)



本文编号:3475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75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