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士大夫政治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12 08:07
士大夫政治与官僚政治有别,前者是德性政治,后者是威权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士大夫政治与官僚政治的运作逻辑同时并存。从运作过程来看,这是孝文帝有意为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是具有社会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的北方士大夫坚持文教领域价值权威的独立性的结果,是士大夫社会政治理想落实到现实中的结果。尽管在孝文帝改革以后,通经入仕的功利化取向掀起了更大的习经潮流,但是并未动摇士大夫所主导的社会从义务论出发对"立身之道"的强调。这是在北朝隋唐内亚性的背景之下,中国传统之维系及其发挥作用的一个面向。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教未合背景下北方士人维系传统的路径选择
二、太和改制后的士大夫政治与官僚政治
三、功利论与义务论:北魏士人的政、教二元取向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魏门阀士族制度窥管——以新见封之秉墓志为中心[J]. 刘军. 社会科学. 2018(09)
[2]“四海之内皆可汗”——论内亚汗权体制中的“有限性君权”[J]. 钟焓. 文化纵横. 2017(04)
[3]中华正朔与内亚边疆——兼论唐朝北部长城地带的意涵[J]. 李鸿宾. 学术月刊. 2017(02)
[4]“内亚”概念源流考[J]. 程秀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5]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J]. 周雪光. 社会. 2016(01)
[6]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J]. 周雪光. 开放时代. 2013(03)
[7]国家对社会的顺应和社会的国家化——汉唐历史变迁中社会与国家关系及其变动的基本特征[J]. 牟发松. 社会科学. 2011(07)
[8]皇权再论[J]. 王瑞来. 史学集刊. 2010(01)
[9]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唐代的南朝化倾向[J]. 牟发松. 江海学刊. 2005(05)
[10]《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J]. 田余庆. 历史研究. 2001(01)
本文编号:3490504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教未合背景下北方士人维系传统的路径选择
二、太和改制后的士大夫政治与官僚政治
三、功利论与义务论:北魏士人的政、教二元取向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魏门阀士族制度窥管——以新见封之秉墓志为中心[J]. 刘军. 社会科学. 2018(09)
[2]“四海之内皆可汗”——论内亚汗权体制中的“有限性君权”[J]. 钟焓. 文化纵横. 2017(04)
[3]中华正朔与内亚边疆——兼论唐朝北部长城地带的意涵[J]. 李鸿宾. 学术月刊. 2017(02)
[4]“内亚”概念源流考[J]. 程秀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5]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J]. 周雪光. 社会. 2016(01)
[6]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J]. 周雪光. 开放时代. 2013(03)
[7]国家对社会的顺应和社会的国家化——汉唐历史变迁中社会与国家关系及其变动的基本特征[J]. 牟发松. 社会科学. 2011(07)
[8]皇权再论[J]. 王瑞来. 史学集刊. 2010(01)
[9]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唐代的南朝化倾向[J]. 牟发松. 江海学刊. 2005(05)
[10]《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J]. 田余庆. 历史研究. 2001(01)
本文编号:3490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9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