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楚国地区凤纹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02:25
凤纹来源于凤崇拜习俗,是凤崇拜的物化形式。自石器时代始,凤纹图饰逐渐出现于人类的视野之中,及至现今社会,凤纹仍旧经久不衰,成为我国的固定吉祥图案。东周楚国地区凤纹上承夏商,下启秦汉,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楚国地区的凤纹,可从考古学视角出发,研究楚国地区器物凤纹的类型及发展演变、凤纹与器物及其他纹饰的共生关系、楚地凤纹与其他地区凤纹的比较、东周楚国地区凤纹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通过对楚地凤纹作出新的分类、组合和涵义的研究,探究楚文化的独特内涵。对此纹饰的研究,主要采用考古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纹饰的型式分类为基础,着眼于楚器凤纹在楚文化中所存在的意义。概言之,通过研究东周楚国地区凤纹,有利于充实楚国地区的历史文化,弘扬楚国地区的民族精神。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石器时代凤纹器物①张道一:《中国图案大系》(第6卷隋唐五代卷),第111页,邯郸:邯郸出版社,1995年
夏商西周时代凤纹器物
年代为春秋晚期。同一时期的子乍弄鸟尊(图1-3:2),器身华美,昂首挺胸姿态,双腿直立,鸟首与身分体,利用榫卯原理使其结合。尖喙下钩,可开合。全器铸成一只凶猛的鸮鸟。是一个十分精美的鸟形青铜器。①这一阶段,凤纹在其它器物上也得到发展,典型的如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图 1-3:3)。②(四)秦汉以后自秦统一天下后,书同文、车同轨,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逐渐多样化,凤纹由主要见于青铜器转至陶器、铁器、漆器、瓷器等器类。凤纹造型也富丽饱满,并逐渐定型。典型器物如秦代的鎏金龙凤纹银盘(图1-4:1)、彩漆凤纹奁(图 1-4:2)、黑漆朱绘单凤双鱼纹洗(图 1-4:3)、彩漆变形凤纹长盒(图 1-4:4)、③双凤朝阳纹瓦当④(图 1-4:5)、凤纹空心砖⑤(图1-4:6);汉代的凤纹石函(图 1-4:7)、凤纹画像石(图 1-4:8);⑥魏晋南北朝时期尔朱袭墓志盖上的石刻仙人骑凤纹⑦(图 1-4:9),亦称为口衔忍冬凤纹,①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青铜器全集》(8 东周 2),第 248、235 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②熊传新:《对照新旧摹本谈楚国人物龙凤帛画》,《江汉论坛》,1981 年第 1 期。③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金银玉石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市巫山县大水田遗址大溪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 代玉彪,白九江. 考古. 2017(01)
[2]湖南临澧九里一号大型楚墓发掘简报[J]. 熊传薪.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00)
[3]大汶口文化的立鸟陶器和瓶形陶文[J]. 韩建业,杨新改. 江汉考古. 2008(03)
[4]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J]. 索秀芬,李少兵. 考古. 2007(10)
[5]关于河姆渡T226(3B):79“双鸟朝阳”蝶形器[J]. 方向明. 东方博物. 2006(04)
[6]鸟书构形简论[J]. 严志斌. 华夏考古. 2001(01)
[7]湖南黔阳高庙遗址发掘简报[J]. 贺刚,向开旺. 文物. 2000(04)
[8]关于殷墟妇好墓玉凤的归属问题——兼谈楚文化的渊源[J]. 吕建昌. 东南文化. 1996(04)
[9]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 洪黎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04)
[10]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J]. 徐天进,孟跃虎,李夏廷,张奎. 文物. 1995(07)
本文编号:3517226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石器时代凤纹器物①张道一:《中国图案大系》(第6卷隋唐五代卷),第111页,邯郸:邯郸出版社,1995年
夏商西周时代凤纹器物
年代为春秋晚期。同一时期的子乍弄鸟尊(图1-3:2),器身华美,昂首挺胸姿态,双腿直立,鸟首与身分体,利用榫卯原理使其结合。尖喙下钩,可开合。全器铸成一只凶猛的鸮鸟。是一个十分精美的鸟形青铜器。①这一阶段,凤纹在其它器物上也得到发展,典型的如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图 1-3:3)。②(四)秦汉以后自秦统一天下后,书同文、车同轨,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逐渐多样化,凤纹由主要见于青铜器转至陶器、铁器、漆器、瓷器等器类。凤纹造型也富丽饱满,并逐渐定型。典型器物如秦代的鎏金龙凤纹银盘(图1-4:1)、彩漆凤纹奁(图 1-4:2)、黑漆朱绘单凤双鱼纹洗(图 1-4:3)、彩漆变形凤纹长盒(图 1-4:4)、③双凤朝阳纹瓦当④(图 1-4:5)、凤纹空心砖⑤(图1-4:6);汉代的凤纹石函(图 1-4:7)、凤纹画像石(图 1-4:8);⑥魏晋南北朝时期尔朱袭墓志盖上的石刻仙人骑凤纹⑦(图 1-4:9),亦称为口衔忍冬凤纹,①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青铜器全集》(8 东周 2),第 248、235 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②熊传新:《对照新旧摹本谈楚国人物龙凤帛画》,《江汉论坛》,1981 年第 1 期。③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金银玉石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市巫山县大水田遗址大溪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 代玉彪,白九江. 考古. 2017(01)
[2]湖南临澧九里一号大型楚墓发掘简报[J]. 熊传薪.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00)
[3]大汶口文化的立鸟陶器和瓶形陶文[J]. 韩建业,杨新改. 江汉考古. 2008(03)
[4]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J]. 索秀芬,李少兵. 考古. 2007(10)
[5]关于河姆渡T226(3B):79“双鸟朝阳”蝶形器[J]. 方向明. 东方博物. 2006(04)
[6]鸟书构形简论[J]. 严志斌. 华夏考古. 2001(01)
[7]湖南黔阳高庙遗址发掘简报[J]. 贺刚,向开旺. 文物. 2000(04)
[8]关于殷墟妇好墓玉凤的归属问题——兼谈楚文化的渊源[J]. 吕建昌. 东南文化. 1996(04)
[9]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 洪黎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04)
[10]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J]. 徐天进,孟跃虎,李夏廷,张奎. 文物. 1995(07)
本文编号:3517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1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