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时代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发布时间:2022-01-06 16:20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形成时期。依据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炎帝时期(狭义的炎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黄帝时代(五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可以分为黄帝时期、颛顼帝喾时期、唐尧虞舜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是中国文明形成时期中的三个阶段。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而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分别是中国文明形成三个过程的代表。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9(03)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炎黄时代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图1牛河梁N16积石冢中心大墓M4

牛河梁,冠饰,凤鸟,红山


省朝阳龙城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21-22]。这些遗存几乎遍布红山文化分布区,表明在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内,大致都经历了红山文明发展阶段。而目前的发现则以牛河梁、东山嘴、田家沟、草帽山、半拉山等遗址所处的大凌河上游地区发现的遗存最为丰富,揭示地也较为清晰,并且以牛河梁遗址群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分析这些遗存,可以将红山文明分为前后五个发展阶段[23]199-214。其中第一段至第四段是红山文明的不断发展过程。在红山文明形成之初开始出现大型积石冢,伴随着红山文明的发展积石冢中心大墓的结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红山文明形成之初出现了随葬玉礼器的现象,玉礼器种类伴随着红山文明的发展而逐步丰富,玉礼器的器形也伴随着红山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演化(图1、2、3、4、5、6、7)。第五段是红山文明的衰落过程。红山文明的衰落,是从出现专用武器———玉石钺开始的。图1牛河梁N16积石冢中心大墓M4图2牛河梁N16M4∶1回首凤鸟玉冠饰图3牛河梁N16M4∶4玉人图4牛河梁N5积石冢中心大墓Z1M1图5牛河梁N5Z1M1∶2玉璧形饰图6牛河梁N5Z1M1∶4勾云形玉器图7牛河梁N5Z1M1∶6玉鳖红山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第一,形成了等级化社会。第二,形成“一人独尊”的社会等级现象。第三,盛行祖先崇拜、动物崇拜并通过·79·朱乃诚:炎黄时代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牛河梁,红山


省朝阳龙城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21-22]。这些遗存几乎遍布红山文化分布区,表明在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内,大致都经历了红山文明发展阶段。而目前的发现则以牛河梁、东山嘴、田家沟、草帽山、半拉山等遗址所处的大凌河上游地区发现的遗存最为丰富,揭示地也较为清晰,并且以牛河梁遗址群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分析这些遗存,可以将红山文明分为前后五个发展阶段[23]199-214。其中第一段至第四段是红山文明的不断发展过程。在红山文明形成之初开始出现大型积石冢,伴随着红山文明的发展积石冢中心大墓的结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红山文明形成之初出现了随葬玉礼器的现象,玉礼器种类伴随着红山文明的发展而逐步丰富,玉礼器的器形也伴随着红山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演化(图1、2、3、4、5、6、7)。第五段是红山文明的衰落过程。红山文明的衰落,是从出现专用武器———玉石钺开始的。图1牛河梁N16积石冢中心大墓M4图2牛河梁N16M4∶1回首凤鸟玉冠饰图3牛河梁N16M4∶4玉人图4牛河梁N5积石冢中心大墓Z1M1图5牛河梁N5Z1M1∶2玉璧形饰图6牛河梁N5Z1M1∶4勾云形玉器图7牛河梁N5Z1M1∶6玉鳖红山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第一,形成了等级化社会。第二,形成“一人独尊”的社会等级现象。第三,盛行祖先崇拜、动物崇拜并通过·79·朱乃诚:炎黄时代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J]. 熊增珑,樊圣英,李道新,李松海,高铁.  考古. 2017(07)
[2]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J]. 熊增珑,樊圣英,吴炎亮,李松海,辛宇,高铁.  考古. 2017(02)
[3]辽西地区早期文明的特点及相关问题[J]. 朱乃诚.  考古. 2013 (05)
[4]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的新发现[J]. 张敬国.  考古. 2008(03)
[5]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再一次调查与发掘[J]. 方殿春,刘晓鸿.  北方文物. 2005(02)
[6]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墓葬[J]. 何驽,严志斌,宋建忠.  考古. 2003(09)
[7]河北平泉一带发现的石城聚落遗址——兼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城堡带问题[J]. 郑绍宗.  文物春秋. 2003(04)
[8]良渚的蛇纹陶片和陶寺的彩绘龙盘——兼论良渚文化北上中原的性质[J]. 朱乃诚.  东南文化. 1998(02)
[9]中华文明的新曙光[J]. 苏秉琦.  东南文化. 1988(05)
[10]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J]. 董文义,韩仁信.  考古. 1987(06)



本文编号:3572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72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