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唐文化共同体建设——以晚唐文学视野中的王通接受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8 20:29
"安史之乱"后的李唐王朝之所以能够维系一百五十年之久,与其恢弘的文化共同体建设所造就的伟大凝聚力密不可分。在战乱频仍、分崩离析的晚唐后期,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从现实情境出发,对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予以高度推崇和颂扬,希冀以此举重振儒学,完成矫正伦理秩序、凝聚世道人心、挽救社会颓势的历史使命。以此为例,可窥探唐代文化共同体建设进行至晚唐时的态势,以及如何在承上启下的历史节点上,为宋初文化共同体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建文化共同体的学术自觉——陆德明《经典释文》与隋唐文化共同体建设[J]. 雷恩海,曹志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论唐朝文化共同体建设——以萧颖士“化理”思想为中心的考察[J]. 雷恩海,苏利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本文编号:357723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建文化共同体的学术自觉——陆德明《经典释文》与隋唐文化共同体建设[J]. 雷恩海,曹志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论唐朝文化共同体建设——以萧颖士“化理”思想为中心的考察[J]. 雷恩海,苏利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本文编号:3577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7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