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会通河北段运西地区排涝暨水事纠纷问题探析——以会通河护堤保运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清代会通河北段运西地区排涝暨水事纠纷问题探析——以会通河护堤保运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运西 排涝 水事纠纷 会通河 护堤保运 挑河
【摘要】:会通河的开通不只给沿线城市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还给运西地区带来了严峻的排涝问题。清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没能有效减轻运西水患。为了保护运道安全,清政府对运西河渠疏浚基本持反对态度,致使运西河渠普遍湮废。民间的占种河道和地方官员的按地升科,加重了运西普遍存在的排水纠纷。围绕着排水纠纷,国家、地方、士民利益相冲突,但国家保运行为始终占据绝对优势,以致终清之世无法解决。运西严重的水患体现了运河影响下水环境的恶化,深刻影响到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是运河淤废以后沿线经济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关键词】: 运西 排涝 水事纠纷 会通河 护堤保运 挑河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京杭运河与明清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12BZS08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清运河漕运仓储与区域社会研究”(15YJC770051)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会通河是明清两代漕运中最为关键的河段之一1,被喻为“人身之咽喉”。作为一条纯人工开凿的运河,它从安山至临清略呈东南至西北走向,与鲁西北地区西南高、东北低的自然地势相冲突。这导致自西南来的洪水对运道安全构成了威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运河对运西地区排涝构成了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琦;杨露春;;保水济运与民田灌溉——利益冲突下的清代山东漕河水利之争[J];东岳论丛;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杉牧;;2009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2期
2 袁飞;;济运护漕与清代的水利治理[J];中州学刊;201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珍;明清时期会通河段泉夫及泉源管理研究[D];聊城大学;2011年
2 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乡经济的影响[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冬生;明清山东种植结构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J];古今农业;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艳霞;;明代会通河水源补给问题初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1期
2 孟艳霞;;明代会通河水源补给问题初探[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德岑;元明时代会通河的沿革[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57年00期
4 蒿炎培;明代漕运与会通河的疏浚[J];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6期
5 孟艳霞;;明代会通河水源补给问题初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赵云;吴婷;李慧;罗颖;;大运河遗产会通河段的闸坝工程遗产[J];古建园林技术;2012年02期
7 谢永刚;马之贞与会通河[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5期
8 柯平;李茁;;会通河与济州河 水运运出北京城[J];环球人文地理;2013年09期
9 赵珍;;明代会通河段泉夫组织形式探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沈兴大;;为皇家烧砖的古窑地—临清[J];水利天地;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王会;会通河山东临清段出土绞关石[N];光明日报;2013年
2 记者 丁庆新 通讯员 李广芳;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N];济宁日报;2014年
3 报记者 齐欣;大运河究竟有多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程玉海;中国大运河的形成、发展与繁荣[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桥驿;天下转漕 仰此一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马亮宽;大运河与社会政治文化变迁[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红兴 刘巍;一支塔影认通州[N];财经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珍;明清时期会通河段泉夫及泉源管理研究[D];聊城大学;2011年
2 李宁;明代会通河漕泉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丽丽;山东聊城运河号子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7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5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