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时期的通贡贸易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五代时期的通贡贸易研究
【摘要】: 通贡主要是指在传统社会,周边民族和海外政权派遣使臣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朝献”,也包括中原王朝向这些地区派遣使者的活动。在唐代时期,通贡主要是周边民族和海外政权与唐王朝之间的通贡往来。但是,到了唐末五代时期,由于中原纷乱,这种通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了错综复杂的状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唐五代时期各政权之间的往来关系和贸易形态。 首先,介绍前人的对于通贡贸易概念的一些界定,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所要探讨的通贡贸易的范围。同时还对当前学术界关于通贡贸易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其次,探讨唐代时期的通贡情况,将与唐有着通贡往来的各个政权分为三个地带,逐一介绍其概况,从而说明唐代时期通贡贸易的几个特点:一是唐代时期对通贡事务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二是外族政权与唐王朝的通贡往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三是从通贡双方的贡赐物品看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 再次,将五代时期各种复杂的通贡情况加以整理,按照不同的主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通贡情况;二是以南方各割据政权为主体的通贡情况;三是以契丹为主体的通贡情况。从而总结出五代时期通贡贸易的一些特点。 最后,从对唐五代时期通贡贸易的研究中总结出,唐五代时期的通贡延续了传统社会的通贡情况,又随着时间的发展,呈现出了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为宋王朝与周边各族和海外政权之间频繁的往来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唐 五代 通贡贸易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752.9;K242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第一节 前言8-14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14-17
- 第二章 唐代时期的通贡贸易17-30
- 第一节 唐代时期通贡贸易的概况17-20
- 第二节 唐代时期有关通贡的一些规定20-23
- 第三节 唐代时期通贡贸易的发展变化23-25
- 第四节 从唐朝贡赐物看中外交流25-30
- 第三章 五代时期的通贡贸易30-57
- 第一节 周边各族和海外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的通贡贸易30-35
- 第二节 南方各割据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的通贡贸易35-42
- 第三节 以南方各割据政权为主体的通贡贸易42-49
- 第四节 以契丹为主体的通贡贸易情况49-54
- 第五节 五代时期通贡贸易的特点54-57
- 第四章 结语57-58
- 附录:唐代通贡贸易中的贡赐物58-68
- 参考文献68-71
- 后记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先贵;五代十国秘书论[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读者·作者·编者[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1期
3 王建国;;首见五代孤品“永安一五”铁母钱[J];收藏界;2010年03期
4 杜文玉;;从文化产业的发展看五代十国文明的演进与变化——以相关手工业的发展为中心[J];河北学刊;2010年04期
5 陈涛;;隋唐五代的制墨业[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吴保华;;论五代十国制钱与币制紊乱成因[J];安徽钱币;2001年04期
7 叶真铭;;五代闽国铅质开元通宝钱[J];安徽钱币;2007年01期
8 郑学檬;五代十国的杂税[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04期
9 陈瑞海;;辽钱珍品“乾亨通宝”[J];收藏界;2010年01期
10 黄献全;唐王朝粮食生产与农业政策[J];广西粮食经济;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海;李正国;;试论南诏与唐王朝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介眉;;由青阳历年出土发现略谈古代铅钱[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3 傅筑夫;;由唐王朝之忽视农田水利评唐王朝的历史地位[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4 杜文玉;王蕾;;五代十国时期茶法考述[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5 郑学檬;;五代十国商品经济的初步考察[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6 赵文润;;唐代和籴制度的性质及作用[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7 王仲荦;;大唐帝国末日的(车免)歌——韦庄诗篇[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8 赵小平;;滇盐与政治、军事及边疆问题的关系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9 杜文玉;;五代十国时期水利的发展成就及局限性[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10 傅筑夫;;由唐代的物价波动看唐王朝的兴衰[A];唐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福勇;人民币催化 “五代十国”式货币版图[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2 岱峻;四川——唐王朝的避难所[N];四川政协报;2003年
3 许晓岚;五代十国墓葬惊现凉城[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4 叶真铭;五代闽国铅开元[N];中国商报;2005年
5 萧易;中晚唐蜀兵不断反叛之谜[N];成都日报;2006年
6 罗哲文;一部石头的史书[N];山西日报;2006年
7 朱玲;选一段乱世,说一个故事[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熊元正;仿效唐王朝的南诏政治制度[N];云南日报;2002年
9 洪梅邋周卫红;中国最早的反走私法[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特约撰稿 州艺;大型历史白剧《苍山会盟》[N];大理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莹;两宋时期关于五代十国史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周加胜;南汉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钟祥;论南唐诗[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毓文;世俗化潮流中的五代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段双喜;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宋卿;唐代营州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吴树国;唐宋之际田税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钊阳;唐代税收体系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聿丹;唐五代时期的通贡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杜金唐;白村江战役与东亚格局的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霍小敏;五代十国手工业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吕学良;唐代悹宁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崔北京;南汉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艳红;喧嚣中的静谧——五代隐逸诗述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旭东;五代与十国政治、军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程涛;宋初的惩贪与倡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素红;《稽神录》、《江淮异人录》与五代十国江南民众信仰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冬梅;增补《辽史·世表》之唐代契丹君长及世次兼论唐与契丹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9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7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