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对辽军事策略的三次转变(974-989)
发布时间:2017-07-31 12:14
本文关键词:北宋对辽军事策略的三次转变(974-989)
【摘要】:公元十世纪中后期开始,新建的北宋王朝在逐步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也面临着由后周继承而来的、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之间的领土纠纷。宋太祖一方面在宋辽边境上保持着军事防御态势,另一方面则与辽建立起了非正式的官方外交关系。双方虽然时常发生军事摩擦,但是基本上保持着和平。 宋太宗即位之初继续维持了与辽的和平外交关系,但这种和平关系却随着宋太宗于公元九七四年发动消灭北汉的战争而宣告终止。出于希望建功立业的心理和对于辽国派军队支援北汉的报复,宋太宗发动了以收复幽云地区为目标的军事进攻,将双方之间和平的外交关系打破。 在数次进攻均告失利之后,北宋的军事策略转入积极防御。但在不成熟的战役谋划和作战指挥,以及外交、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积极防御策略宣告失利,,不得已最终转入消极防御。 本文主要对宋初由974年“雄州和议”至989年徐河之战这十五年间对辽军事策略“积极进攻--积极防御—消极防御”的转变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分析,勾勒出比较详尽的转变过程,尤其是对辽战略中的积极防御这一前人提及较少的阶段着重进行论述;同时对这三次转变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宋辽战争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实也具备相当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宋 宋太宗 宋辽战争 军事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4;E2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 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8-10
- (二) 研究方法10
- (三) 研究意义10-12
- 一、 宋太祖时期对辽军事态势12-18
- (一) 宋初北方边境的军事形势12
- (二) 宋太祖对北汉的战争12-13
- (三) 太祖朝的对辽防御态势13-14
- (四) “雄州和议”、“封桩库”与隐含的军事冲突可能性14-18
- 二、 宋太宗时期对辽军事策略的三次转变18-35
- (一) 由和平的守御态势转向主动进攻18-27
- 1. 灭北汉之胜与高粱河之败18-20
- 2. 对辽军事压力的保持与对辽军事实力的再评估20-23
- 3. 雍熙北伐的失利23-27
- (二) 由主动进攻转向积极防御27-32
- 1. 以弹性防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积极防御策略27-28
- 2. 向积极防御的过渡:陈家谷之战28-30
- 3. 积极防御策略的终结:君子馆之战30-32
- (三) 由积极防御转入消极防御32-35
- 三、 太宗朝对辽军事策略转变的原因35-38
- (一) 尖锐的内部矛盾35-36
- (二) 日趋不利的外交形势36-37
- (三) 部队装备技术层面的劣势37
- (四) 宋太宗本人的心理因素及其“将从中御”方针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致谢44-45
- 作者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李京龙;赵英华;;北宋河北缘边地区的军事防御工程述略[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王晔;;临战持重:景德之役前后的王超——兼谈辽军的伏击战术[J];沧桑;2010年04期
4 狄宁;;浅析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袁征;宋初驭将政策的重要变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6 漆侠;宋太宗第一次伐辽——高梁河之战—宋辽战争研究之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漆侠;辽国的战略进攻与澶渊之盟的订立——宋辽战争研究之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陈峰;试论宋初武将精神面貌的转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王轶英;;北宋澶渊之盟前的河北军事防御区域[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孙建民;燕云十六州与宋初宋辽的军事策略[J];河北学刊;1989年04期
本文编号:599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9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