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文臣与诸科取额
本文关键词:五代文臣与诸科取额
【摘要】:诸科取额调整是五代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宋元之际的马端临认为其原因为乱世士人"能文"少而"贴诵"多。据《新唐书·选举志》所言"有司选士之法"决定于"士之进取之方"和"上之好恶、所以育材养士、招来奖进之意",以此检讨马氏之说,其说值得商榷:诸科额数调整虽然受士人科举趋向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的意志;五代主持国子监刻印经书和知贡举皆为文臣,后唐刻印经书及后晋调整诸科取额,此二事作为尊经崇儒的举措,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文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诸科取额受铨选的员阙制约,其调整表明选官中身份和权力的国家取向,推动武人政治的士人化。这表明五代文臣对诸科取额调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五代文臣 诸科取额 经学 君主集权
【分类号】:K243
【正文快照】: 诸科取额调整是五代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宋元之际的马端临论断为乱世士人“能文”少而“贴诵”多。马氏之说所关涉科举演变的诸因素,仅以《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里所言:“而士之进取之方,与上之好恶、所以育材养士、招来奖进之意,有司选士之法,因时增损不同。”1这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盛险峰;五代官学考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2 杜文玉;五代选官制度研究[J];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红梅;;唐宋时期童子科及第者入仕情况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贾玉英;;唐宋时期州僚佐体制变迁初探[J];中州学刊;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红梅;金代汉制封爵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德明;吴、南唐文职幕府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欣;元代中央官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靖;十国地方行政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客洪刚;五代宰相制度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胜海;宋初直臣田锡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杨超;北宋前期审官院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范建民;北宋前期流内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蒲英凯;宋初反贪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梁涛;田锡文学活动及文艺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宿白;;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手工业的发展[J];文物;198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民乐;宋选举制的若干问题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602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0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