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军队饷银供给演变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11 09:10

  本文关键词:明代军队饷银供给演变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军数 军饷 供给 演变探析


【摘要】:军饷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始终受到明政府的重视,对明王朝的财政、军政、乃至其政权的兴衰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仅从介绍卫所系统的领导体制,组织编制,分布状况等入手,对明代卫所系统各个时期的军队人数、军饷供应及其相关的问题作初步系统的探讨。 明初,军队数额庞大,其军饷供应相对明了,相当一部分来自军屯收入,但却不像某些学者估计的那样高达60%,应当充分认识民运、开中和犯人赎纳等对明初军饷供应的作用。明初军饷供应以实物和劳役为特征,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同时,也与元蒙游牧民族自身解决军费的传统有关。 “土木事变”后,京营耗散朽败,多时则只有14-15万。其军饷来源,除军屯外,还从漕粮和太仓库银中支取。嘉靖中期以后,由于政治腐败,南倭北虏,军费剧增,太仓负担沉重,军饷支出受到限制。至于外卫军饷,除军屯外,还可从地方存留中支取,但南北方地区从地方存留中支取的比例却有明显的不同,南方远高于北方。 明中后期的“九边”军饷供应复杂化。首先,笔者对万历《大明会典》关于“九边‘军数“原额”和“原饷额”的记载提出质疑,并进而论证其关于“九边”“原饷额”的记载是万历以前各朝该饷项的“大杂烩”,对其应客观对待。军数方面:万历中期之前呈上升趋势而后逐渐下降,由正统前期的64万(在籍)发展到万历年间的80万后下降到崇祯时的40万。“九边”军饷,初取之军屯、民运,继而开中、京运、加派等,但由于卫所制的废弛,募兵增加;战争频繁,客兵大量涌现,及军官贪污等原因,军饷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造成了明朝后期“兵减饷增”的现象。同时,也表现出向食物、货币转化的特点。 总之,从明初军饷供应渠道的相对简单到中后期的复杂化,从实物征收到改征银两,从军屯、民运、开中,到京运、内帑,再到捐募、加派。为解决军饷问题,明政府是穷尽其法,却丝毫没有缓解明王朝的财政危机,反而加速了其政权的全面崩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一个重要表现
【关键词】:明代 军数 军饷 供给 演变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8
【目录】:
  • 引言6-7
  • 一、明代军队的领导体制、组织编制及军饷构成7-9
  • 二、明初军饷供应及其特点9-16
  • (一) 明初全国军队人数9
  • (二) 客观的评价明初军屯的作用9-12
  • (三) 明初军饷的其他来源,,民运、开中及犯人赎纳12-14
  • (四) 仁宣时期军饷供应紧张14
  • (五) 明初军饷供应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4-16
  • 三、明中后期京营和外卫军饷供给16-23
  • (一) 京营人数的变化16-18
  • (二) 京营军饷的供应18-20
  • (三) 外卫饷银供给特点20-23
  • 四、明中后期九边军队供给的复杂化23-48
  • (一) 质疑万历《明会典》对“九边”军数“原额”的记载24-27
  • (二) 质疑万历《明会典》对“九边”“原饷额”的记载27-29
  • (三) 明中期“九边”军数的演变29-34
  • (四) 明中期“九边”饷额的演变及特点34-40
  • (五) 明后期“九边”军数的减少及“九边”饷额的激增40-44
  • (六) 军饷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44-48
  • 五、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8
  • 后记58-59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传南;明代九边京运年例银及其经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涛;明代食盐专卖制度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文彬;明朝蓟镇卫所及其人员生活状况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吕佳;孙传庭经略陕西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明波;明代陕西三边军粮补给体系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琳;明代延绥镇粮饷供应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敏;吴晗史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5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55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2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