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9:18

  本文关键词: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注释方法 诠释体系 整理体式


【摘要】:《春秋左传》自汉代起历代学者研习不已,为之作注者颇多。近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以下或简称“杨氏《注》”)集前人注释论述之大成,通古今,重证据,辨是非,解疑难,是目前所见到的关于《春秋左传》的最好注本。无论在注释内容上还是在整理体式上,杨氏《注》都集众家之长,又有创新和突破。 杨氏《春秋左传注》有着突出的诠释特点:注释方面全面、内容丰富、注解详密;广征严采,详略得当:考辨性强;尊重历史事实。 释词、解句作为注释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杨氏《注》中占有很大比重。其释词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义训法、声训法、形训法。其解句方法可分为翻译性解句法、说明性解句法、综合性解句法三大类。无论释词法,还是解句法,在各大类之下,根据实际情况,,又都可以层层划分出二级、三级乃至四级、五级小类目。每一类目都代表着的一种释词法或解句法,各具特点,形成统一的诠释体系。考辨法是杨氏《春秋左传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诠释方法,不仅用于释词、解句,也用于校勘、句读等。其所使用的考辨方法有旁征博引考辨法、据制度考辨法、据事理推断法、据旧注考辨法,等等,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杨氏《春秋左传注》所采用的古籍整理体式比较全面,可分为主体部分和附载部分两类。主体部分,即正文部分,属于注释体,但不是单一的注释体,而是融合了集注体、校勘体、标音体、考辨体等体式特征的综合性整理体式。附载部分包括《前言》、《凡例》、《引用书目》、《所见部分器物图》、《春秋左传字典》、《左传译文》,所呈现的体例有总论体、凡例体、图解体、词典体、译文体等。由于杨氏《注》所采用的古籍整理体式比较全面,而且应用得当,故其诠释效果相当好,实可超迈前贤,为一代之巨著。 本论文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 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出杨氏《春秋左传注》的诠释特点。 (2) 研究杨氏《注》释词、解句方法,参考冯浩菲先生《中国训诂学》的理论体系,试图建立起比较全面、系统的杨氏《注》释词、解句方法体系。 (3) 杨氏《注》所采用的古籍整理体式比较全面,详细分析其主体部分和附载部分所体现的古籍整理体式的特点和作用,希望为自己,也为其他学人日后从事古籍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注释方法 诠释体系 整理体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25.0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绪论7-14
  • (一) 前人《春秋左传》整理研究概况7-10
  • (二) 杨氏《春秋左传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批判性吸收10-14
  • 二、杨氏《春秋左传注》的诠释特点14-19
  • 三、杨氏《春秋左传注》释词方法研究上19-31
  • (一) 杨氏《春秋左传注》义训法研究(上)·专门训法研究19-24
  • (二) 杨氏《春秋左传注》义训法研究(中)·一般通用训法研究24-28
  • (三) 杨氏《春秋左传注》义训法研究(下)·通释性通用训法研究28-31
  • 四、杨氏《春秋左传注》释词方法研究下31-35
  • (一) 杨氏《春秋左传注》声训法研究31-33
  • (二) 杨氏《春秋左传注》形训法研究33-35
  • 五、杨氏《春秋左传注》解句方法研究35-47
  • (一) 杨氏《春秋左传注》翻译性解句法研究35-37
  • (二) 杨氏《春秋左传注》说明性解句法研究37-45
  • (三) 杨氏《春秋左传注》综合性解句法研究45-47
  • 六、杨氏《春秋左传注》体例研究47-53
  • (一) 杨氏《春秋左传注》正文部分体例研究47-48
  • (二) 杨氏《春秋左传注》附载部分体例研究48-53
  • 结束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黎生;《左传》杨注本拾遗[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0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60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