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江西经济开发若干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02 01:33

  本文关键词:六朝时期江西经济开发若干问题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六朝 江西 经济开发 田庄经济 人口迁移 豫章经济区 地域整合


【摘要】:六朝时期是江西经济初步开发的时期,其经济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值得重视。特别是在江西地域经济开发中,因内部与外部因素而呈现出自身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又是在长时间的南北经济、东西经济交流融合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本文基于这特性,立足于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主要就这一时期江西经济开发中的四个突出问题作探讨:一、分析六朝时期外来士民入赣的交通路线、迁入的原因、分布情况及其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地理因素等的影响,外来士民主要分布在赣北、赣东北及赣中一带,即今鄱阳湖赣江一带,而当时江西发展的地域也仅局限于这一带;二、阐述江西田庄经济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论证田庄经营模式在江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因种种因素六朝时期江西田庄经济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三、鄱阳湖平原经济的发展,初步奠定了豫章经济区的形成,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三大经济区,详实阐述鄱阳湖平原为区域主体的豫章经济区所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四、江西经济逐步开发的过程,其实质是由地域边缘社会逐步纳入核心社会的内化过程,,但这一过程是复杂的、长期的,而六朝时期是这一内化过程极为重要的过渡期,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及统治者对江西地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对上述四个问题的探讨,北人入赣和田庄经济开发是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豫章经济区的基本确立则是这一地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江西实现了由边缘逐步向核心区域的整合。本文力图合理定位六朝时期江西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在全国经济开发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六朝 江西 经济开发 田庄经济 人口迁移 豫章经济区 地域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前言6-9
  • 一、北人入赣与经济进步9-21
  • (一) 道路交通与北人入赣9-12
  • 1、道路交通的发展9-10
  • 2、外来士民入赣的大致路径10-12
  • (二) 迁赣人口的类型及规模12-17
  • 1、入赣士民的主要成分12-15
  • 2、入赣士民人口数量估计15-17
  • (三) 入赣士民与江西经济发展17-21
  • 1、增强了农业技术能力17-18
  • 2、改善了农业经济结构18-19
  • 3、推动了手工业生产19
  • 4、促进了商业繁荣19-21
  • 二、江西田庄经济开发模式探究21-30
  • (一) 田庄经济发展的事实21-25
  • 1、文字史料所见田庄经济的发展21-24
  • 2、考古材料佐证田庄经济的发展24-25
  • (二) 田庄经济形成的条件25-26
  • 1、丰富的土地资源25-26
  • 2、充裕的劳动力26
  • 3、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26
  • (三) 田庄经济的个性特征26-30
  • 1、发展迟缓且规模不大26-27
  • 2、强烈的军事性和宗族性相结合27
  • 3、发展极具不平衡性27-28
  • 4、受外来影响显著28-30
  • 三、豫章经济区的基本确立30-42
  • (一) 都阳湖平原区域主体确立的条件30-36
  • 1、优良的地理环境与便利的交通30-33
  • 2、人口的增长与水利的兴修33-35
  • 3、良好的经济开发基础35-36
  • 4、统治者的极度重视36
  • (二) 豫章经济区的形成标志36-42
  • 1、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37-38
  • 2、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区域的形成与发展38-41
  • 3、地方势力的崛起41
  • 4、文化事业的发展41-42
  • 四、经济开发下的区域社会整合42-50
  • (一) 六朝之前江西地域的边缘化42-44
  • 1、先秦江西的“蛮荒”42-43
  • 2、秦汉江西的“粗放”43-44
  • (二) 六朝统治者对江西地方社会的整治44-47
  • 1、孙吴抚定山越44-45
  • 2、两晋确立江州的军政地位45-46
  • 3、南朝政权整治南川酋豪46-47
  • (三) 建置与教化的加强47-50
  • 1、建置趋于合理47-48
  • 2、教化风起48-50
  • 结语50-52
  • 主要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56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岭;;六朝时期“东亚文明圈”民族关系研究的另一种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俞理明;;六朝道教文献语言研究的新探索——评夏先忠《六朝上清经用韵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3 高启新;;瓯瓷韵致——那些瓯窑的瓶瓶罐罐们(二)[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7期

4 李云;;六朝瓦当鉴赏[J];收藏界;2011年08期

5 吴继刚;;说“甭”[J];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6 张敏;;评《六朝政权与长江中游农业经济发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许婷婷;;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陶瓷人物俑三题——胡人俑、白毫相俑与俑群仪仗[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3期

8 冯凡;赵彬宏;;浅谈汉魏六朝时期的古琴音乐[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9 崔宏艳;;汉魏六朝女性作家作品命运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童s

本文编号:775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75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