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家”称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14:10

  本文关键词:汉代“家”称谓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 称谓


【摘要】:称谓能够敏感的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往往又促使称谓相应的发生很多改变。两汉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初创时期,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去研究两汉时期的称谓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考古资料、史籍文献等多种途径入手,广泛收集史料、细心爬梳整理,对“家"称谓的起源、演变、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底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进一步真实、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两汉时期的政治特色、时代特征。 在第一章中,论述了“家”的起源及在先秦时期内涵的演变。“家”这一称谓在先秦时期经历了由非等级称谓向等级称谓逐渐转化的历史过程,由人们普遍使用的祭祀祖先的场所变为了卿大夫之家的专有称谓。宗法制的社会结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 第二章中,论述了两汉时期的“家”。“家”是贵族之家的专有称谓,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家”仅仅成为了一种政治地位的象征;“国家”一词指“帝室”,是拥有“公”权的皇帝的“家”,由于“帝室”在名义上唯一的把握着公权,所以有时“国家”就具有了朝廷和一般意义上的国家之意;“汉家”都意味着超越皇帝之家与贵族之家的汉代的全部政治统治机构,是名义上的“天下一家”;汉代文献中的“大家”、“中家”、“小家”是汉代家庭在经济实力上的三个等级,是从经济角度定义的称谓,这里的“家”就具有了经济共同体的意义。
【关键词】:汉代 称谓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34
【目录】:
  • 引言5-7
  • 第一章 “家”的起源及在先秦时期内涵的演变7-16
  • 第一节 “家”字的本意7-8
  • 第二节 商代的“家”8-9
  •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家”9-12
  •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家”12-14
  • 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家”14-16
  •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家”16-37
  • 第一节 两汉时期政治意义上的“家”16-33
  • 一、贵族专有称谓“家”16-26
  • 1.贵族专称称谓的沿用16-23
  • 2.内涵的演变23-26
  • 二、国家26-30
  • 三、汉家30-33
  • 第二节 两汉时期经济上的大家、中家、小家33-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骏;;汉代的剑术演变与刀术兴起[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2 张书畅;;论汉代陶瓷雕塑艺术风格的形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3 傅亮;;浅谈出土文献中鸠杖与汉代养老制度[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4 马兰;;从《释名·释床帐》解读汉代家居文化[J];华章;2011年14期

5 张顺意;;简析美国黑人民主进程与其称谓变化[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6 刘军;;汉代军事后勤思想述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徐蕊;;关于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紫微;;古文经学与汉代礼制建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先兴;;论汉画像中的虎信仰[J];江汉论坛;2011年06期

10 魏崴;;汉画与汉代人的精神世界[J];文史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绚;侯鑫;;古代堡寨设防相关称谓概念考析[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齐扬;杨军昌;;X射线探伤技术对汉阳陵陶俑、陶动物成型制作工艺的初步分析[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心希;;浅谈董仲舒“大一统”理论与汉代史学观念的更新[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7 王文涛;;关于汉代“信都”的几个问题[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8 曾繁模;彭冰;;汉画艺术生产劳作类题材特色与审美意趣——以中西部地区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金爱秀;;试论汉代农耕画像的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凌皆兵;;由汉画看汉代的饮茶习俗[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未民;银行称谓不得任意使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熊余清 郑明欣;军人间不正规称谓一律叫停[N];解放军报;2010年

3 刘生;魏秀云的两个“妈妈”称谓[N];抚州日报;2011年

4 向贤彪;有感于“农民书记”的称谓[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5 李人凤;置书《称谓录》[N];光明日报;2002年

6 本报评论员;“美丽称谓”需要精心呵护[N];宁波日报;2011年

7 姜传伟;应该消失的“称谓”[N];法制日报;2000年

8 曹建强;汉代的陶厕[N];中国文物报;2000年

9 陈令军 臧宝静;称谓与效益[N];中国工商报;2000年

10 李克杰;停用称谓,歧视不会根除[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彤;礼教形成中的汉代妇女生活[D];浙江大学;2005年

2 许大海;汉代艺术设计思想要义[D];苏州大学;2005年

3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一梅;汉代文献学及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9 金普军;汉代髹漆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巩宝平;汉代民间力量与地方政治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汉代“家”称谓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景贤;道教神仙称谓之翻译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杜庆余;汉代田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杨舒眉;汉代宫廷女性生活探微[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凤娟;汉画像石与齐鲁风俗[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蕊;汉代妇女服饰的考古学观察[D];郑州大学;2005年

7 高汝东;汉代救灾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卉;汉代金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志强;论汉代器具中的组合设计[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静;汉代玉衣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79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79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