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改土归流”:土司制度与伯克制度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02 21:19

  本文关键词:清代“改土归流”:土司制度与伯克制度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因俗而治 土司制度 伯克制度 改土归流 比较 凸显 意义


【摘要】:清代的早中期,清政府秉持"因俗而治"的精神,在西南和西北民族地区分别采取了土司制度和伯克制度对其实施治理。土司制度和伯克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段对于边疆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土司制度和伯克制度存在制度设置先天的不足与固守陈规后天的失调,其弊端以及历史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暴露。为了适应时局的变化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先后在西南和西北民族地区进行了"改土归流",以除旧布新。改土归流是中国治边史上的重大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土归流对于边疆的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和睦团结、文化的交融,无疑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因俗而治 土司制度 伯克制度 改土归流 比较 凸显 意义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一、土司制度、伯克制度:一定历史时段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土司制度、伯克制度的实质,是清王朝中央政府根据西南和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特点,通过对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实施有效控制,对边疆各民族进行间接但相对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避免了由于外部强制干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海桢;;试论清王朝对维吾尔族伯克制度的改革[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田卫疆;西汉至清代新疆军政管理机构沿革述略[J];新疆地方志;1996年03期

3 苗普生;废除伯克制度与新疆建省[J];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4 段自成;清末民初新疆乡约的特点[J];清史研究;2004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彤;伯克制度:清前期中原官制与新疆地方特色的完美结合(上)[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张晓彤;伯克制度:清前期中原官制与新疆地方特色的完美结合(下)[N];中国民族报;2012年



本文编号:780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80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2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