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
本文关键词: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
【摘要】: 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是13世纪世界著名的都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从19世纪末开始,俄罗斯(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与蒙古国合作,对哈剌和林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及发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哈剌和林研究也是中国史尤其是蒙元史研究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将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蒙古中部的鄂尔浑河流域,自古以来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驻牧的地方,许多游牧民族曾在这里建立政权并修建都城。成吉思汗于1220年,在古代客列部或回鹘都城的基础上创建了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它是一座具有中原汉族建筑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 蒙古帝国前四汗,即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均坐镇哈剌和林管理皇朝。由于蒙古帝国的强盛,哈剌和林城畜牧业、农业、商业、手工业、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等诸方面都得到很高的发展,成为蒙古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忽必烈迁至大都后哈剌和林失去帝国首都地位,但仍为蒙古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受元朝统治集团的重视。元朝时期,哈剌和林前后设置和林转运使司、和林宣蔚司、和林路等行政机构,并派宗王出镇,加强对漠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元朝灭亡后,蒙古统治中心又从中原地区移至漠北。北元初期,仍以哈剌和林为都。由于明军的屡次攻占和蒙古各部内乱,哈剌和林城逐渐荒芜。 哈剌和林古城遗址是珍贵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及发掘研究的同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与修复甚为必要。
【关键词】:蒙古帝国 首都 哈剌和林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7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12
- 一、都城的创建12-17
- (一)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12-13
- (二) 都城的创建13-15
- (三) 都城的平面布局15-17
- 二、都城的繁荣17-23
- (一) 哈剌和林的经济发展17-19
- (二) 哈剌和林的文化发展19-21
- (三) 哈剌和林是蒙古帝国政治、外交中心21-23
- 三、都城的衰落23-27
- (一) 哈剌和林的变迁及衰落23-25
- (二) 哈剌和林古城遗址的保护与修复25-27
- 注释27-33
- 参考文献33-37
- 附图37-44
- 后记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良利;;伊儿汗国的基本特征及历史影响[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2 申晓亭;马祖常与《石田先生文集》[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年03期
3 王聪延;;成吉思汗西征及班师原因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4 朱耀廷;谈谈成吉思汗[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朱耀廷;;征服与被征服——从忽必烈“治天下”的制度措施看军事征服与经济文化征服的关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义全;胡玲娜;;蒙古对全罗斯统治的策略及崩溃原因[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林顺虎;;元朝二元法制成因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宇;;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忽必烈伦理变通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当代价值管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9 牛亚丽;;元初河西僧人简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裴一璞;;宋蒙(元)之战中的夔州[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恩;;蒙元王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崇尚自然——论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之一[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哈宝玉;;蒙元时期的穆斯林与伊斯兰教法[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李兴华;;回商、回商文化与回族文化[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林梅村;;元人画迹中的欧洲传教士[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达力扎布;;北元初期的疆域和汗斡耳朵地望[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7 李桂芝;;辽朝最高决策机构的职能及其演变[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8 希都日古;;《蒙古秘史》和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渊源初探[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9 朝克图;;关于蒙古帝国时期的“约孙”[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10 徐新建;;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赵东平;苏天爵及其法制实践与思想[D];暨南大学;2010年
8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1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8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