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献整合透视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05:27
本文关键词:西汉文献整合透视与分析
【摘要】: 西汉建立政权之初,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从思想上迫切需要做到“大一统”。思想的统一,势必要求文献学术上的统一。西汉的文献整理工作就是为这一政治需要服务的。 汉初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文献搜集活动,使文献的种类、数量得以空前繁荣发展,因此对文献的整理、分类、编目、辨伪工作也日益迫切解决,随之出现司马迁、刘向刘歆父子及东汉时的班固、郑玄等一批史学家、文献学家及校注家,并且开展了对文献的编著、整合、校注工作,其中整理规模最大、经历时间最长、首开中国文献学之先河的当推为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整理。刘氏父子历时二十余年,倾注毕生精力,以整理文献为己任,总结出了一套整理文献的思想、方法和原则,并产生了目录学、校勘学、辨伪学、版本学等学派,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刘向将群书的叙录汇集成的《别录》和刘歆编写的《七略》,他们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学和分类学之先河。 《别录》、《七略》从书目体例、分类方法、校勘程序、编目特点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类。刘向采取的“本校法”和“对校法”的校书法,为后来的校雠学奠定了基础。在编目方面,采取——条其篇目,撮其旨意,撰写叙录,然后排比分类,将学术源流的考辨,学术著作的评价,学科范围的划分具体应用到书目的编纂,逐步形成了后来的目录学。在分类方面,将古代文献划分为六类,,为后世文献的“四分法”和“七分法”的形成起到了借鉴作用。 在文献整理思想和方法上,西汉时期主要有求真的文献整理态度、博通的文献观及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时期孔子和孟子的文献整理思想。在整理方法上,采用并确立了辨伪、版本、校勘、目录、注释等方法,这些方法尽管在先秦已多使用,但在西汉时期加以继承并有所发展,这些都为后来文献整理提供了主要的思想和方法。直到今天,从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分类、编目、著录、版本、校对等整理过程中仍可看出西汉文献整理思想与方法的缩影。 西汉的文献整理,对后世影响巨大,特别是东汉时期的班固、郑玄和清代的章学诚,三人继承并创新了西汉文献整理的模式。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首创史志目录,并在编制体例、书目方法上进行创新。郑玄在古籍注释模式上采取了旁征博引,而求其事,重视音训,正音释义。他最大的功绩是编辑、整理、注释了“三礼”,把训诂与阐发文章有机的结合起来,奠定了古籍注释的模式。章学诚在群书索引、史籍索引、总集索引等索引理论上创新了表格索引和关键词的选择。 西汉的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西汉 文献整理 刘向 分类学 目录学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3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文献"的涵义10
- 二、西汉文献整合的背景10-12
- (一) 政治原因——历史文献的空前浩劫10-11
- (二) 文化原因——西汉文化思想统一的需要11-12
- 三、西汉文献的搜集与典藏12-15
- (一) 汉初三次搜集文献12-13
- (二) 西汉文献典藏制度臻于完善13-15
- 四、西汉文献的整理15-25
- (一) 汉初文献的整理15
- (二) 刘向、刘歆父子对文献的整理15-16
- (三) 《别录》、《七略》编制特点16-19
- 1、从整理文献的书目体例上看,《别录》、《七略》记录图书的主要事项都包括基本著录、篇目、叙录、小序等17-18
- 2、《别录》、《七略》分类特点18-19
- (四)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文献的影响19-25
- 1、在校书方面,刘向父子确立了校勘学的程序和方法20-21
- 2、在编目方面,刘向父子开创了我国目录学的先河21-22
- 3、在分类方面,《别录》、《七略》的分类方法是后世文献分类的主要依据和方法22-25
- 4、在学术研究方面,推动了经学的发展。25
- 五、西汉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25-30
- (一) 西汉文献整理思想25-27
- 1、求真思想25-26
- 2、博通的文献观26
- 3、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26-27
- 4、成型的文献解释模式27
- (二) 西汉文献整理方法27-30
- 六、西汉文献整理对后世的影响30-38
- (一) 班固《汉书·艺文志》创新目录学30-33
- 1、《汉书·艺文志》的结构体系30-31
- 2、《汉书·艺文志》对目录学的创新31-33
- (二) 郑玄创新古籍注释模式33-35
- (三) 章学诚创新索引理论35-38
- 1、章学诚索引理论的分析35-36
- 2、章学诚对索引理论的创新36-38
- 参考文献38-39
- 后记3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郎松雪;西汉文化转型与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学成就[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3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7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