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前期(1662-1683年)清与朝鲜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25 12:31
本文关键词:康熙前期(1662-1683年)清与朝鲜的关系探析
【摘要】: 有明一代,朝鲜与明朝保持了二百余年的传统友好关系,明朝的上国身份早已被朝鲜认同。清太宗通过两次对朝战争,使朝鲜被迫臣服于清朝,取代了明朝在朝鲜的上国身份,但是这种在武力基础上建立的封贡关系并不和谐。清兵入关后,随着清朝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儒化政治的推行,顺治帝对朝鲜政策由入关前的镇压和掠夺转变为笼络和怀柔。康熙帝即位之初,清朝和朝鲜间维持着表面的友好关系,但是清朝与朝鲜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并没有改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康熙帝亲政之后在对朝政策上采取了裁减使行人数、减免贡物、宽免罪责等政治、经济措施,从而使清朝与朝鲜的紧张关系得以缓和,此后双方关系保持了稳定友好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就康熙帝统治前期,清与朝鲜关系的转变作一论述。 本文由五章组成,除第一章绪论和第五章结论外,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论述了清朝入关初期(1644—1661年)与朝鲜的关系。后金(清朝)通过1627和1636年对朝鲜的两次战争,与朝鲜建立了封贡关系。朝鲜与明朝很早就确立了以“华夷观”为基础的封贡关系,壬辰倭乱使明朝与朝鲜的封贡关系更加牢固。清朝以“夷狄”身份取代明朝,朝鲜在心理上很难接受,这就使双方之间一直存在相互戒备的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入关后的清顺治帝对朝鲜采取了归还质子,释放罪臣等措施,试图改善双方关系,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清朝与朝鲜封贡关系的建立,两国间的经贸关系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除作为官方贸易形式的朝贡贸易外,还有“边疆贸易”,这时的边疆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清朝在物资方面的需要而建立的,但是由于朝鲜人民对清朝存在敌视,使贸易的开展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买卖过程中摩擦不断,充满矛盾。 第二部分:论述了康熙前期(1662—1683年)清与朝鲜政治关系的开展,分析了这一时期双方关系改善的原因,康熙亲政后采取的对朝政策及取得的社会效果。顺治时期,双方关系基本上沿袭了清初表面的友好关系。康熙帝即位之初,两国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但这一时期,朝鲜的“反清复明”思想并没有改变,朝鲜内部不断开展各种祭祀明皇的活动,使得清政府对朝鲜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政策。康熙帝亲政之后,为了彻底的解决双方间存在的矛盾,采取了更为有利于双方关系发展的对朝政策,试图改善双方关系。尤其是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之后,清朝政权更加稳固。朝鲜寄希望于吴三桂和台湾郑氏势力以“反清复明”的战略计划彻底破灭,影响两国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已经消失,双方关系进入了稳定友好的发展时期。 第三部分:论述了康熙前期清朝与朝鲜的经贸往来及影响。康熙时期双方的贸易方式主要是贡赐贸易、使行贸易、边境互市贸易三种。康熙前期,清朝进一步放宽了对朝鲜的贸易政策。在贡赐贸易方面,朝方贡品日益减少而清方的回赐则相对增多。对于使行贸易,朝鲜交易货物不再需要开具证明,在交易的货品种类和数量上,除了个别严禁的货物外基本上没有限制,只要到了京城上报就可以了。在边境互市贸易方面,交易的物品与数量也逐年增加。双方间的贸易往来,推动了两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活跃了两国的经济,促进了两国物资交流,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对于两国封贡关系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康熙前期 朝鲜 封贡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1.2 研究动态和方法10-13
- 1.3 研究主要依据和突破点13-14
- 第二章 清朝入关初期与朝鲜的关系14-22
- 2.1 两国政治上互不信任14-18
- 2.1.1 朝鲜对清朝的敌视14-15
- 2.1.2 顺治朝对朝政策的改善15-18
- 2.2 两国经济贸易的不和谐18-22
- 2.2.1 官方贸易的僵化18-20
- 2.2.2 边疆贸易的不定期开展20-22
- 第三章 康熙前期(1662-1683年)清与朝鲜政治关系的开展22-32
- 3.1 康熙帝即位初期清与朝鲜间的矛盾22-25
- 3.1.1 朝鲜对明朝的追念22-24
- 3.1.2 清朝对朝鲜的防范24-25
- 3.2 康熙帝亲政后对朝鲜政策的改善25-32
- 3.2.1 康熙帝改善同朝鲜关系的原因25-27
- 3.2.2 康熙帝对朝鲜采取的政策27-29
- 3.2.3 康熙帝对朝鲜政策的社会效果29-32
- 第四章 康熙前期(1662-1683年)清与朝鲜的经贸往来32-40
- 4.1 宽松的贡赐贸易32-34
- 4.2 使团贸易的同步发展34-36
- 4.3 活跃的边境互市贸易36-38
- 4.4 两国贸易的影响38-40
- 第五章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林龙飞;清代宗藩体制的形成及特点初探[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费驰;;清代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演变探析(1636—1894)[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3期
4 李宗勋;陈放;;略论朝鲜与清朝贸易的形态和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李云泉;清代前期对藩属国的封赏与朝贡贸易[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王臻;清朝对李朝图们江地区的边境贸易简论[J];东疆学刊;1999年04期
7 魏志江;论清兵入关后大清与朝鲜的关系——兼与韩国全海宗教授商榷[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8 刁书仁;顺康时期李朝与清朝关系探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柳岳武;赵鉴军;;康熙朝清韩宗藩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10 吴士英;清初中朝经济交流略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本文编号:917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1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