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1860年之前)

发布时间:2017-10-04 05:12

  本文关键词: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1860年之前)


  更多相关文章: 松花江上游 农业开发 旗地 京旗屯田


【摘要】: 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研究是清代东北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对清代1860年前松花江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的历程的分析以及各个历史背景下所表现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以图揭示清朝统治者在1860年前为巩固东北边疆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历史作用,以及关内汉族流民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引言部分介绍了关于1860年前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农业开发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指明了本人的写作方法和研究方法。 正文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和分析了1860年之前清廷对东北的基本政策。包括顺、康年间清廷大力鼓励关内的汉族民众出关开垦的招垦政策和乾隆年间严格限制汉人出关开垦的封禁政策以及发展官庄旗地和京旗屯垦政策。 第二部分叙述了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活动。包括一般旗地的设置和管理、京旗屯田和官庄的建立、生产关系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农作物的种植。 第三部分论述了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农业开发的影响。包括由于农业发展而带动的手工业的发展与采集、经济作物的加工、城镇的兴起以及商业和其他各业的发展。 结论部分对1860年前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进行了综合分析,大量汉族流民冲破封禁进入松花江上游地区开发荒原,使该地区的土地开发,较前代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且为后来的农业经济及其它部门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流民的到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种桎梏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政策,逐步走向衰落和终结。这一时期的农业开发为该地区日后成为我国农业商品粮重要产地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松花江上游 农业开发 旗地 京旗屯田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关于流民的移垦及其对东北土地开发的研究10
  • 二、关于东北封禁政策的研究10-11
  • (一) 关于清廷封禁东北原因的研究11
  • (二) 关于清廷封禁东北影响的研究11
  • 三、关于一般旗地的所有权问题的研究11-12
  • 四、关于手工业、商业的研究12-13
  • 第一章 1860 年之前清廷对东北的基本政策13-23
  • 一、清初的形势与招民开垦13-16
  • 二、乾隆朝以来对东北的政策16-23
  • (一) 对汉民出关的封禁16-17
  • (二) 禁中有弛的变通措施17-21
  • (三) 发展官庄、旗地和京旗屯垦21-23
  • 第二章 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活动23-39
  • 一、一般旗地的设置与管理23-28
  • (一) 经营方式及特征23-24
  • (二) 汉民出关移垦对满汉土地占有格局的影响24-28
  • 二、京旗屯田28-33
  • (一) 拉林、阿勒楚喀屯田28-30
  • (二) 双城屯田30-31
  • (三) 伯都讷屯田31-33
  • 三、官庄33-37
  • (一) 官庄的建立与发展33-35
  • (二) 官庄的组织及生产关系的特点35-37
  • 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农作物的种植37-39
  • (一) 农业耕作技术37-38
  • (二) 农作物的种植38-39
  • 第三章 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农业开发的影响39-45
  • 一、手工业的发展与采集、经济作物的加工39-41
  • (一) 酿酒业与粮油加工业39-40
  • (二) 人参业40-41
  • (三) 其它各业41
  • 二、城镇的兴起41-43
  • 三、商业和其他各业的发展43-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0
  • 后记5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广巍;;双城堡京旗回屯问题研究综述[J];黑河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春英;清代东北地区水灾与社会应对研究(1644年—1911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8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68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