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利抑或高利:抗战时期川省农村合作贷款利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1:02

  本文关键词:贱利抑或高利:抗战时期川省农村合作贷款利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合作贷款 合作金库 合作社 贷款利率


【摘要】:抗战时期,为了恢复农村经济,国民政府极力推行农村合作贷款。"国家农贷机关→合作金库→合作社→社员"的农村合作贷款模式最终形成了国家银行利率、合作金库利率和农村合作社利率的三级贷款利率体系。尽管农村合作贷款利率随着物价上涨会有所上浮,但相对于农村传统借贷而言,合作贷款不仅利率较低且利率上涨幅度也较小。尽管如此,关于农村合作贷款是贱利还是高利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抗战时期,一些农村经济学家指出,如果考虑到农民的还贷能力以及农业的经营利润,合作贷款的实质仍然是高利贷。然而,放贷机构却认为,正是由于贷款利率太低才导致了合作金库普遍亏损,纷纷要求提高合作贷款利率。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合作贷款 合作金库 合作社 贷款利率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合作金库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CZS07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中国文化中效率、公正、平等观念的演变及其现代转型”(项目编号:skgt201102)研究成果
【分类号】:F832.9;K265
【正文快照】: 抗战时期,为了复兴农村经济,国民政府在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过程中实施了农村合作贷款政策。四川作为“抗战建国”的根据地,是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贷款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省份。据统计,四川省农村合作贷款总额从1937年的1149419元上涨到了1945年的850297951元。(1)大量

本文编号:1015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15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