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昌中华大学变迁研究(1949-1952)

发布时间:2017-10-12 01:12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昌中华大学变迁研究(1949-1952)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共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 接管 改造 院系调整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全国的高等院校推行以院系调整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私立大学在这一改革过程中走向消亡。一直以来,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是一个未被系统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为个案,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从接管、改造和院系调整角度对其在建国初期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希冀通过本文的个案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私立大学在建国初期的生存样态,从而为充实私立大学个案研究贡献一份力量。本文主要讨论两个方面内容:一、中共对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接管的思考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同时注意考察中华大学在接管过程中的自身反映。在“坚决改造、逐步实现”改革旧高等院校的方针指导下,武汉市文教接管部对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采取“宁曼勿乱、稳步前进”的谨慎接管态度,与此同时,中华大学审时度势;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双方在接管过程中“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中华大学的接管工作。二、武昌中华大学在管理体制、教学体制和大学体制上的具体改造过程。这是本文的关键部分。管理体制改造上,通过改组董事会削弱旧有组织权力和成立新校务委员会这一新的管理组织机构来实现;教学体制改造上,通过实施破旧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以精简课程和教法改进为重点的课程改革来实现;大学体制改造上,通过1949年至1951年第一次小规模院系调整和1952年的全国性院系调整来实现。中华大学在这一改造过程中私立性质不断发生变化,并呈现出向公立性质转变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建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其最终在全国性院系调整的浪潮中被调并撤销。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共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 接管 改造 院系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29;K27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0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11-12
  • 二、学术史回顾12-19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9-20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私立武昌中华大学20-30
  • 一、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发展历程20-23
  • 二、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发展困境23-30
  • 第二章 除旧布新:武昌中华大学之接管30-42
  • 一、中共对高等院校接管的思考和决策30-33
  • (一) 中共对新民主主义教育格局的思考30-32
  • (二) 中共改革旧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32-33
  • 二、武汉市高等院校接管工作的筹备与展开33-38
  • (一) 接管时期的武汉高校及准备工作34-35
  • (二) 接管工作全面开展35-38
  • 三、中共对武昌中华大学的接管38-42
  • (一) 接管时期的私立武昌中华大学38-39
  • (二) 双方“默契”配合:正式接管39-42
  • 第三章 循序渐进:武昌中华大学之改造42-72
  • 一、中华大学师生的思想教育和改造42-51
  • (一) 中华大学师生的思想状况42-46
  • (二) 中华大学师生思想教育和改造实践46-51
  • 二、管理体制改造:校董会改组和新校务委员会成立51-56
  • (一) 校董会改组51-54
  • (二) 新校务委员会成立54-56
  • 三、教学体制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改革56-72
  • (一) 破旧立新的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57-61
  • (二) 课程改革:以精简课程和教法改进为重点61-72
  • 第四章 随波逐流:武昌中华大学与院系调整72-82
  • 一、主动适应形势:1950-1951年的小规模院系调整72-79
  • (一) 废院存系增科72-75
  • (二) 公立改制努力75-79
  • 二、被迫调并撤销:1952年的全面院系调整79-82
  • 结语82-84
  • 参考文献84-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妮;;高校丧失自主权 1952年院系调整回眸[J];文史参考;2010年06期

2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之:厦门大学[J];看历史;2012年06期

3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之:浙江大学[J];看历史;2012年06期

4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之:复旦大学[J];看历史;2012年06期

5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之:同济大学[J];看历史;2012年06期

6 徐东;;毛泽东与建国初期我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4期

7 包丹丹;;1952年院系调整再解读[J];教育学报;2013年02期

8 ;广州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初步~=结[J];人民教育;1953年03期

9 张藜;五十年代初院系调整对我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年02期

10 李新;;往事散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黎;;论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肖群忠;;美德的力量[A];孔目湖讲坛录[C];2006年

3 孙号夕;陈洁;;天津大学[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河南农业大学简介[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陈以鸿;;大哉夫子——纪念唐校长诞生一百三十周年[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院系调整让大学有得有失[N];文汇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姜澎 樊丽萍;“专门化”催生二次院系调整[N];文汇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姜澎 樊丽萍;中国大学的“60周岁”记忆[N];文汇报;2012年

4 史轩;新中国初期院系调整中的清华大学[N];新清华;2010年

5 记者 杨欣欣;武汉大学进行学科重组和院系调整[N];中国测绘报;2001年

6 聊城大学高教所讲师 黄春平;高校院系调整: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记者 赵洪松 王玉华 通讯员 胡勇华;武大完成学科重组和院系调整[N];湖北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张晨;“八大学院”与新中国高等教育格局构建[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唐景莉;调整合并 高教确立新框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记者 王菲宇;李学勤:人有专精,贵有通识[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芹;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院系调整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润;河北省院系调整研究(1949-1976)[D];河北大学;2016年

3 韦靖源;20世纪50年代的高等教育变革[D];南昌大学;2016年

4 曾萍莉;建国初期福建省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5 吴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昌中华大学变迁研究(1949-1952)[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一砖;建国初期院系调整改革预期目标及其实现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晶晶;建国初期广东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8 严玲霞;建国初期复旦大学的院系调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马文静;河南大学院系调整研究(1952-1956)[D];河南大学;2015年

10 宫振蒙;学术组织的动态演变:一所大学的院系结构变迁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5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15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