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民主价值维度

发布时间:2017-10-26 13:00

  本文关键词: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民主价值维度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根据地 文化 民主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坚持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的方向,形成了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众文化风格。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阐述的文化理论注重民众、追求民主的历史进步观,是对中国专制文化思维的突破;根据地文化艺术运动表现出的民主文化风格,极大地丰富了民主文化的价值取向。其中凸显的民主文化观,概括起来就是: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弘扬全民族抗战主旋律,提倡文艺形式多样化。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 文化 民主
【分类号】:K269.5
【正文快照】: 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政治社会实践,是由历史发展中具体的形态构成。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论述文化思想时,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观。随着文化建设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有人提出应该在文化的内涵中再补充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民主的文化。其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论传统文化与新文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余恕诚;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罗本琦;;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江;;“工农兵文艺”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确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周家荣;刘小勤;;毛泽东的文艺观[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黎丽萍;;毛泽东对无产阶级的分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8 黄延敏;延安时期毛泽东论中共传统文化研究的必要性[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杨昌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转换略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黄金鹏;;王实味与延安鲁迅风杂文[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刚;;“两个口号”论争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晓光;;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论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尚延龄;尚缨;;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两个重要观点——读《毛泽东文艺论集》新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韦志国;宋少净;;不竭的时代精神——试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建设先进文化的启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秦忠翼;;论邓小平对马列文论的突破与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王少青;;毛泽东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李衍柱;;相反相成 推陈出新:传统与现代互动的基本规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宋建林;;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理论贡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高浦棠;;从《讲话》的修改看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与时俱进[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罗嗣亮;;毛泽东延安时期文艺普及思想的政治图解[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万笑男;从女明星到人民演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宫正;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杨全海;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四,

本文编号:1098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098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