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的积极作为

发布时间:2017-10-26 22:26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的积极作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 保卫卢沟桥 爱国主义热情 抗日救国 第三厅 抗战文化 中国抗日战争史 文化工作委员会 抗日前线 抗日宣言


【摘要】:正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迅速建立起来。整个中国文化教育界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宣传抗战、推动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条重要战线。1937年7月15日,中国剧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很快创作并演出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对激励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产生了积极影响。7月28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正式成立,协会联合40多个救亡团体组成3000多人的宣传队,分赴各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里弄,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上海文艺界也成立国民歌咏救亡协会,
【作者单位】: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
【关键词】中国文化;保卫卢沟桥;爱国主义热情;抗日救国;第三厅;抗战文化;中国抗日战争史;文化工作委员会;抗日前线;抗日宣言;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迅速建立起来。整个中国文化教育界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宣传抗战、推动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条重要战线。1937年7月15日,中国剧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很快创作并演出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对激励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产生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明森;洛杉矶明星大道上的中国文化[J];前进论坛;2002年03期

2 蒋伟胜;交融中进步的中国文化[J];社会科学家;2002年01期

3 魏琪;把握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对若干文化问题的探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鲁子平;略论中国文化汲取佛教文化的逻辑进程及其历史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田辰山;论中国文化现代自觉的历史轨迹[J];学海;2003年01期

6 赵树利;开拓中国文化的国际市场[J];华夏文化;2003年04期

7 李克勇;法国文化与传播部长让_雅克·阿亚贡在法国中国文化年开幕式上的讲话[J];法语学习;2004年01期

8 晋宣文;通过理论创新、金融创新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论坛综述[J];前进;2004年11期

9 李翔海;;论中国文化现代发展的三大阶段[J];南开学报;2005年06期

10 郑伟章;;伟大的中国文化[J];商业文化;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杨栋;;来鲁外国文教专家中国文化全方位导入及调适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3 刘述先;;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4 刘仲林;;论中国文化和科学文化会通的新文化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7 郭国祥;郭曙岩;;论中国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及其健康发展[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冯永丽;张棣;谢育波;马春波;;养生与中国文化主观性特征[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王媛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叶小青;邵勇;;“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连兵;从法国的中国文化年看人类文明共存[N];光明日报;2004年

2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叶朗;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普世价值[N];人民日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叶朗;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层之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花建;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抵制“三俗”[N];文汇报;2010年

5 张金岭;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褚国飞;现代化带给中国文化的冲击大于欧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冶成云;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N];青海日报;2011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田兆元;中国文化的焦点透视[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殷勇;让中国品牌和中国文化联袂出击[N];江西日报;2012年

10 南方周末记者 朱晓佳 南方周末实习生 周鑫;什么让中国文化不安全[N];南方周末;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妙永;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婧;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文化宣言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何鸣;从农民的视角看中国文化中的面子概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丹宁;当今在美中国文化展览观众特征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刘晶;软实力的再“软”——试论中国文化的有效控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白纯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建设[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谢玉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毛世帅;以身份理论阐释中国文化中的面子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雯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思考[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0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00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