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生产运动时期抗日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30 16:31

  本文关键词:论大生产运动时期抗日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大生产运动 经济成分 形成和发展


【摘要】:大生产运动,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的大规模的群众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是由于抗日根据地承受着日、伪、顽三面攻击及雪上加霜的自然灾害,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所以说大生产运动首先是以自给自足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在中共中央的号召下,党政机关、军队、学校纷纷投入生产,,以极大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引领运动蓬勃发展。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兼营工业、手工业、商业和农牧业,不仅快速地实现了抗日根据地经济的自给自足,进而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国有经济、互助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在大生产运动中形成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探讨大生产运动时期抗日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梳理和考察大生产运动期间抗日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重点考察恶劣的外部环境和薄弱的内部条件,使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成为必须,而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又是抗日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至四部分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和重点,通过大生产运动中公营经济、合作经济等多种经济活动的开展及发展的过程,探讨抗日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部队、机关和学校积极投入生产,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穿衣吃饭”问题,还促进了公营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边区政府帮助人民群众发展经济,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将分散的个体生产转化为集体劳动,合作经济发展壮大;边区政府鼓励和保护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大生产运动中形成发展,从而奠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大生产运动 经济成分 形成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3
  •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7
  •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7-12
  • (三)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12-13
  • 一、抗日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13-29
  • (一)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13-19
  • (二)各抗日根据地经济状况的恶化19-25
  • (三)大生产运动的开展25-29
  • 二、抗日根据地公营经济的形成和发展29-41
  • (一)非生产人员经营的公营农业29-35
  • (二)公营工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35-38
  • (三)公营商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38-41
  • 三、抗日根据地合作经济的发展41-53
  • (一)陕甘宁边区民间旧有的互助合作形式41-44
  • (二)大生产运动时期互助合作经济的发展44-53
  • 四、抗日根据地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53-58
  • (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的原因53-54
  • (二)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的状况54-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成国银;大生产运动中“二流子”的改造工作[J];党史博采;1994年07期

2 高芳;姚春雨;;近二十年大生产运动研究综述[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4期

3 李婷婷;;大生产运动起因和意义分析[J];福建党史月刊;2011年06期

4 陈明;抗日根据地财政工作的特色[J];经济经纬;1996年02期



本文编号:1118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18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