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范儿”的迷思——论清末民国教科书之“另一面”
本文关键词:“民国范儿”的迷思——论清末民国教科书之“另一面”
【摘要】:目前对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研究多关注教科书中介绍的新知与新知对中国现代启蒙产生的影响。不过由于研究者太关注教科书"趋新"的一面,有时就不免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尤其值得怀疑的是不少研究将清末民国教科书抬高至"民国范儿"的象征物而大加颂扬。因此本文试图反思和讨论清末民国教科书的"另一面",努力给予当时教科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以共同的发言机会。特别希望能揭示出清末民国教科书编写过程和其内容中所反映的启蒙与传统间的多重勾连;教科书作为启蒙的生意却如何使得启蒙原本的路径发生异化,然后旁逸斜出等问题。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教科书 另一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化研究(1895-1919)”(11CZS057)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1PJC043)的资助
【分类号】:K258
【正文快照】: 清末民国教科书在当下已成所谓“民国范儿”的一大象征物。虽然“民国范儿”这一概念经不起严谨学理分析的推敲,但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深入关注,主要体现为:清末民国教科书的研究者们大多爱谈教科书介绍的新知与新知对中国现代启蒙产生的影响。却因太关注其“趋新”的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敢峰;;从“小猫叫、小狗跳”之类娗起[J];人民教育;196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刘超;;政学分合与知识生产: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中的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付宇骄;;论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对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王义遒;;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蒋方;;《诗经》与唐代国家教育[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8 常书红;;大学与北京的文化品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李壮鹰;;“选官”与“选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宋连斌;;研究生学术训练的几点看法——以国际私法、仲裁法研究为例[J];北京仲裁;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廖名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邹振环;;戊戌至辛亥时期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输入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4 李孝迁;;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毕苑;;近代公民教育的兴起及转向——以公民教科书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6 袁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文化分析的视角[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7 王其yN;周晓薇;;新见隋仁寿元年《柳机墓志》考释——兼为梳理西眷柳氏主支世系及其初入关中跻身“郡姓”之情形[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8 钱文亮;;都市、群众与新文学的“运动”形式[A];都市文化研究(第1辑)——都市文化史:回顾与展望[C];2005年
9 刘滨谊;赵彦;;柳宗元风景旷奥概念对唐宋山水诗画园耦合的影响[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军;宁河王氏家族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胡志艳;抗战时期重庆市大学社会服务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梁瀚彬;维多利亚之风荡然无存[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熊高明;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5 丁晓琳;《开明国语课本(初小)》范文系统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6 杨萍;民国时期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7 靳晨思;高考背景下高中生作文立意能力缺失原因的探究与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顾嘉宜;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及其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张敏;中职文言文诵读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宋颖军;长春十一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国镇;关于“日本新教科书问题”的种种[J];读书;2002年02期
2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的三种新著[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1期
3 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功能论争的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冯玮;;日本教科书的“逆反路线”[J];东西南北;2014年09期
5 孙建锋;;各国的教科书都在头痛什么?[J];芳草(经典阅读);2013年06期
6 ;日本教科书问题暂告一段落[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2年11期
7 步平;评介O,
本文编号:1129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2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