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卫生”概念之嬗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卫生”概念之嬗变研究
【摘要】:历史沉淀于特定的概念,通过对历史中那些政治和社会的主导概念或基本概念的形成、演变、运用及社会文化影响的分析,去揭示历史变迁的特色,是概念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特色。本文从医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卫生”入手,试图描述其形成演变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来尝试揭示出这种演变历程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卫生”这一概念为中心,将西方、日本与中国三条线连接起来,理清卫生概念在西方的发展演变脉络以及中日接受西方卫生概念的过程。 卫生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以养生为基本内涵的“卫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与此同时,现代意义的“卫生”概念则又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词汇,它是光绪以降在西方卫生知识的传入、日本近代的“衡生"(eiseyi)用语与卫生制度的引介以及中国士人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与"hygiene"对应的现代概念的。晚清以来,“卫生”的使用日益频繁,也承载了日益丰富的社会文化意涵。作为与现代西方文明相伴出现的现代卫生观念和公卫制度,不仅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象征,而且也成了国人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孜孜以求的目标。 “卫生”在古代的西方和东方世界中其含义都为与养生相关的一系列保健行为,但随着西方科技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影响,“卫生”观念开始发生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同样在东方,这种转变也在发生。“卫生”在西方与东方的语义转变是相似的,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寓意。作为东亚文化圈之主宰地位的中国在吸收这一概念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其殖民特性,其吸收包括“卫生”观念在内的外来文化的历程是坎坷的,进程是缓慢的。甲午战败,使得其对蕞尔小国日本刮目相看,在对其明治维新成功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以日本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媒介,真正开启其近代化之旅。日本明治维新后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向西方学习的策略,将包括西方公卫制度在内的一整套西方文明挪移入日本,使其得以吸收各国的最优成果,一日千里。 本文通过梳理“卫生”概念在西方、日本和中国三方面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对中日两国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试图揭示作为现代性地标的“卫生”概念如何成为表达社会需求和种族观念的关键性概念。
【关键词】:近代中国 卫生 西方 日本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5
【目录】:
- 致谢3-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8
- 第一节 国内外对“卫生”概念研究情况概述9-13
- 第二节 “近代中国”概念之厘定13-14
- 第三节 新概念引入之日本途径14-16
- 第四节 本文的篇章结构及主要议题16-18
- 第一章 西方“卫生”概念的演变18-23
- 第一节 “西方医学”的界定18-19
- 第二节 词源追述及“hygiene”的古典意涵19-20
- 第三节 卫生意涵在西方的近代转变20-21
- 第四节 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21-23
- 第二章 日本对“卫生”概念的容受23-31
- 第一节 “卫生”译名的创制23-27
- 第二节 日本公共卫生建制所受到的德国影响27-31
- 第三章 “卫生”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及意义的转化31-49
- 第一节 中国古典“卫生”之意涵31-35
- 第二节 “卫生”含义之近代转变35-49
- 一、传教士与“卫生”概念35-41
- 二、中国接受“卫生”概念之始41-45
- 三、“卫生”概念演变之历程45-49
- 第四章 浅析中日接受外来文化之差异49-51
- 第五章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玉;;《庄子》重言词意义关系研究[J];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2 李畅;;满族传统婚姻家庭法文化研究[J];河北法学;2010年08期
3 夏广政,夏冬桃;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唐祖敏;庄子道与逍遥游审视[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祖霞;《西洋记》词语拾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先华;“浸假”释义讨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何飞雁;程绍涛;;试论老庄的生态美学思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周勇;;论我国早期留学教育在中国科技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9 佟超;;论儒、道、释对古代文论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徐吉;周棉;;留学归国人员与战时重工业发展——以资源委员会为中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春平;;转变“下等人”的“落后”意识——20世纪早期“国语教科书”创编意义简析[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腊永红;鲁西龙;王振华;;《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略论[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张婷婷;;On the Translation of Intertextully-constructed Texts A Case Study——Nian Nu Jiao.Memories of the Past at Red Cliff[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张培富;龚雅丽;;近代留学生与国家自然科学奖[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杨茂庆;;福建船政学堂赴欧留学生的贡献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周成平;;“甲辰之役”百年祭[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8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9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10 许序雅;林琳;;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区间贸易[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品;太上皇体制与乾嘉之际权力运行轨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秀廷;论生命哲学的武术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1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3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