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世报》视角下的1917年天津水灾救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5 13:25
本文关键词:《益世报》视角下的1917年天津水灾救济研究
【摘要】:1917年夏,河北直隶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灾,灾情极重。其中天津受灾最为严重,城区尽数没入水下,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灾难。作为津门报业双星之一的《益世报》,密切关注灾情,对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外国团体、社会个人的救灾活动进行了持续报道,呼吁社会各界参与救灾,利用自身号召力筹集善款,对救灾中的舞弊行为更是大胆揭露,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对1917年天津大水灾救济活动的研究,运用的主要资料就是民国时期与《申报》、《大公报》等著名报刊齐名的天津《益世报》,本篇论文利用《益世报》中1917-1919年的有关天津水灾救济的相关报道,对民国初年的第一场世纪大洪水的救济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及研究,介绍清末民初大的时代背景下北洋政府及慈善团体运用新的救灾理念及方法,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试图概括近代救灾体系的初步轮廓,展示近代救灾社会化的趋势,对新兴阶层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变化予以介绍,以显示民国时期防灾救灾方面相较封建时代出现的若干新变化。 天津水灾的救济活动,正是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期,大环境的改变,为救灾活动提供了很多近代化的理念和方法,这些因素也在救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报纸运用新闻报道的力量,呼吁民众捐款,为救灾服务。这种宣传救灾模式为后世救济活动提供了启示。 本文正文一共分为四章,具体的章节设置如下: 引言:引入写作本篇论文的原因,具体包括学术回顾、研究方法及创新等两个方面,对选择本题目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有关灾荒史方面的名家名作,对学界关于1917年海河流域大水灾的研究现状及发表论文的内容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出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第一章天津地区水灾多发原因与1917年水灾概述,下分两个小节:1.天津地区水灾多发原因;2.1917年天津大水灾概况,分析历史上天津地区水灾多发的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对1917年海河流域的水灾对直隶地区的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天津的具体受灾情况。 第二章《益世报》报道中的天津水灾救济,下分六个小节:1.灾民乞赈的呼吁;2.北洋政府救灾之举措;3.民间慈善机力量的崛起;4.赈灾中的近代警察;5.各国租界及基督教青年会的救助活动;6.惩治贪腐,确保赈灾成效,通过以上6个方面,基于《益世报》的大量报道,介绍当时政府及中外慈善力量在救灾中的种种活动,,力图还原当时的历史原貌,分析新的变化。 第三章《益世报》对灾后的持续关注,下分六个小节:1.灾后难民生计;2.筹划水利,疏浚海河;3.植树固沙,涵养水源;4.借贷籽种,恢复耕种;5.灾后疫情防治;6.奖励助赈善士,通过《益世报》对灾后重建的报道,梳理近代救灾体系的初步体系。 第四章对天津水灾救济工作的评价,下分六个小节:1.政府救灾机制的完善;2.筹款方式的灵活化;3.救灾主体的社会化;4.近代救灾理念和手段的运用;5.外国慈善力量的协力行动;6.缺点和不足,通过报纸的视角,总结赈济特点,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2.5;K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海;林敦奎;周源;宫明;;晚清的永定河患与顺、直水灾[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2 张明爱,蔡勤禹;民国时期政府救灾制度论析[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张红侠;张振毅;;天津近代的警察组织[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4 刘洪升;唐宋以来海河流域水灾频繁原因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胡惠芳;民国时期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与水患[J];海河水利;2005年02期
6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济1917年京直水灾述略——以《申报》为中心的考察[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陈凌;;北洋政府时期荒政述论[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王良胜;;清末警察与天津城市管理的近代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王秋华;1917年京直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10 刘宏;外国人对1917年天津水灾的救援[J];民国春秋;2001年06期
本文编号:1144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4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