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社会救助的现代性因素——以奉天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5 17:23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社会救助的现代性因素——以奉天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救助 教养并重 管理机制 早期现代化


【摘要】: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时期,此时的社会救助工作也出现了现代性因素。当时社会救助有所发展是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影响加大,自然灾害频发,人类自身活动也使兵燹、疾疫、匪患增多,这些原因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必须加快发展速度。清末民初社会救助工作的现代性因素,不仅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有改变社会不公的想法,救助强调"教养并重"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协作思想,而且管理机制更趋科学严密,同时注重利用新事物、新科技帮助社会救助的开展。但由于当时中国尚处于现代化早期,因此社会救助的现代性因素也仅是萌芽,不能估计过高。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基金】: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前中期奉天社会文化变迁研究”(L12BZS011)
【分类号】:K25
【正文快照】: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社会逐步走上现代化历程的时期,不仅社会变动剧烈,而且与西方的交流也日益广深,传统社会所有的一些事物在西风东渐中逐渐具有现代化的色彩。清末民初时期,传统的慈善开始向社会救助转变。而从传统慈善向社会救助的过渡,无论是其内涵外延还是其行为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惠茹;;侨办教育的现代性因素探析——以民国时期闽南侨办学校为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雪峰;为什么要强调新农村文化建设[N];解放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145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45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