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与项英的战略分歧——从新发现的白艾笔记说起

发布时间:2017-11-06 20:05

  本文关键词: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与项英的战略分歧——从新发现的白艾笔记说起


  更多相关文章: 新四军 周恩来 项英 皖南事变 白艾笔记


【摘要】:1939年3月,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加了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召开的军部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关内容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1978年,白艾协助粟裕撰写战争回忆录,记录整理了粟裕口述的皖南事变回忆资料,标题为《皖南事变前,周恩来和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的对话》。对话详细生动,是就新四军发展战略展开争论的"现场"再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核心内容是周恩来、陈毅、叶挺主张新四军应该东进、北上,并尽快地大发展,批评项英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株守皖南的错误想法。结合党中央与项英的来往电文可知,项英即使没有明确的"三山计划",也未能完全执行党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没有认识到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义,贻误了新四军军部向敌后转移发展的良机,应为皖南事变的发生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项英虽然有错,但与张国焘和王明不同,不应定性为路线错误。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新四军史料整理与研究”(11@ZH020)
【分类号】:K265.22
【正文快照】: [主持人语]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新四军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ZH020)研究小组成员,对皖南事变作了多纬度的再思考。张双智的论文《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与项英的战略分歧——从新发现的白艾笔记说起》,利用新发现的新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房列曙;关于项英“南进”、“南调”、“向北发展”问题的重新评价[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王建国;;项英在皖南时期主要“错误”辨析[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正兵;项英在新四军工作期间的功过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孙金根;皖南事变前后毛泽东的情绪波动与最终决策[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3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环境考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勤,朱超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5 樊卡娅,朱超南;苏联援华与皖南事变不能构成因果关系[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6 秦立海;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7 张皓;;战犯问题与国共和谈[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8 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9 房列曙;;谁对新四军皖南部队的严重损失负责[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10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且岸;;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论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正华;;毛泽东与人民政协事业[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寿春;;强加给瞿秋白的“调和主义”帽子理应摘除[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4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的发展[A];周恩来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C];2003年

5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革命统战理论与实践的创造[A];周恩来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C];2003年

6 ;周恩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的创造[A];周恩来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C];2003年

7 吴珍美;;论新中国60年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历史演进[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8 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中国政治发展演变述论[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9 胡哲峰;;彭德怀与“蘑茹”战术[A];功昭千秋的彭大将军——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10 董玉梅;栾锦萍;;浅谈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彦堂;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教育研究(1937-1949)[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文玉;周恩来的人民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成林萍;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东明;皖南事变严重损失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4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淑贞;毛泽东人民观的反思与启迪[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启超;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根据地的重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余劲,

本文编号:1149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49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5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