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民众、政府:三重文本变奏下的宋教仁遇刺案

发布时间:2017-11-08 21:45

  本文关键词:政党、民众、政府:三重文本变奏下的宋教仁遇刺案


  更多相关文章: 刺宋案 民国政治 舆论动员 范式书写


【摘要】:宋教仁作为民国初年诡谲政局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其中,发生于1913年的宋教仁遇刺案更是为众人所熟知的“民国悬案”。有关宋案背后的主谋之争盘踞了历史长河一个世纪之久,至今仍未有确凿的证据。然而,作为改变时代洪流的刺宋案,相当数量的研究将此案的政治意义与彼时“革命”合法性需要相勾连,所见的“主流叙述”,遮蔽了历史本来的繁杂与多面向。在笔者看来,宋案绝非仅仅是连接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一个历史墨点,相反,“宋案的政治意义亦或是革命源头,往往被事后所追认和形塑的”,无论如何,宋案的历史结局似乎主动选择了历史陈述的方式,“并在其逐渐形成过程中微妙地挑选了理论上和行动是最有成效的功利主义说法”。①本文尝试通过宋案这个巨大的文本,提炼出颇具代表性的三方——革命会党、民众以及袁世凯政府。通过固定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宋案这个质点,来考察宋案背后历史书写的复杂性;通过厘清这些问题,试图挖掘出另一镜像下的民国实录:分析革命党人如何籍由报刊舆论和宋氏治丧两个维度,将这些极具仪式化色彩的行动,演化为再次革命的道德优势和斩获政治资本的绝佳机会。而与革命党人试图将宋教仁塑造成悲情英雄的形象截然不同,脱离革命策略和政治叙述的民众,对宋案有着自身独特的兴趣。从商业广告、舞台剧再到宋教仁文选,人们似乎并不关心宋案的革命话语和政治意义。相反,流传其中的谣言和无弗紧要的细节却被不断放大、披露,如同惊奇小说一般,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同样,当我们关注宋案的另一面——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又是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政治危机,究竟造成刺宋案——这一原本属于司法范畴内的案件,又是如何演变成日后南北干戈的政治分水岭?不同群体对于宋案,这一有着无限可能的丰富文本,都在各自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诉求,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革命派不断放大宋案,使得其成为革命行动中的一部分,秉持着功利主义价值需要来完成宋案这个文本的创作;而民间则是不断嵌入这种想象的文本,游走于革命派和北洋政府的“剑拔弩张”之间,代以原始的神秘主义色彩和自身的兴趣,参与宋案的自身意义想象的加工。而袁世凯政府力图在司法领域内解决宋案,但这一主张却并没有得到革命党人的响应。历史不惮以最恶的猜想将宋氏的死与袁世凯的反动本质相勾连,成为最为合理化的解读与判断。究其原因,民国初年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心态并没有进入一个真正的民主氛围,任何政治上的变动都可能成为南北分裂的燃点,由宋案而后引发的二次革命显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袁世凯个人的反动野心。不断书写的政治史交融以社会史的视野,历史的面貌也就不再整齐划一,如同本文一样,看似分散的三个主体互相建构、嵌入、再建构宋案,我们窥见了民国政治的复杂性,也感受到历史书写情景的重要性。历史的记录本来就是充满了碎片化的描述,笔者所要打破的就是这样貌似统一的、固化的历史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灿;宋教仁家世考[J];求索;1988年05期

2 唐文权;同盟会倡始时期宋教仁心态研究[J];近代史研究;1988年04期

3 杨宇清;宋教仁哲学思想倾向简议[J];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05期

4 迟云飞;《国民党宣言》的作者是宋教仁[J];史学月刊;1989年05期

5 毛予菲;;宋教仁遇刺背后的隐情[J];环球人物;2013年32期

6 ;宋教仁遇刺 中国议会政党制之死[J];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06期

7 宋月红;关于宋教仁评价问题的再探讨[J];史学月刊;2000年06期

8 付阳;重读宋教仁[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8期

9 李海珉;白眼观天下 丹心报国家——读宋教仁行书联[J];档案与建设;2001年10期

10 刘亚丽;出师未捷身先死──记宋教仁[J];湘潮;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渭滨;;宋教仁的历史定位[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2 陈绛;;坚韧不拔、光明磊落的宋教仁[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3 党德信;;宋教仁——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卓越活动家[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4 普莱斯;;革命与宪法:宋教仁政治策略的发展[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5 丁凤麟;;宋教仁——头脑清醒的革命先驱[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6 刘学照;;宋教仁对创造20世纪新中国的巨大贡献[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7 迟云飞;;宋教仁与社会主义思潮[A];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C];2009年

8 易惠莉;;为彻底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而献身的民主斗士——宋教仁先生[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9 ;上海黄埔同学会会长李赣驹讲话[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10 谢俊美;;宋案的历史反思[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实习生 吴丹;宋教仁:为宪法流血第一人[N];南方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敏;树起勤学励志的典范[N];常德日报;2012年

3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宋教仁与道德严格主义[N];东方早报;2013年

4 陈章;宋教仁:不该被遗忘的宪政精英[N];检察日报;2003年

5 耿守玄;国民党成立之初与宋教仁之死[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法学博士,,资深媒体 章敬平;1913:宋教仁死不瞑目[N];经济观察报;2011年

7 记者 罗晓果 通讯员 陈立平;宋教仁常德研究会成立[N];团结报;2011年

8 记者 王敏;宋教仁常德研究会成立[N];常德日报;2011年

9 孙金诚 陈立平;两岸学者常德共话宋教仁[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张耀杰;寻访历史悬案中的宋教仁[N];经济观察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民;治之“理”与国之“势”的相互掣肘[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冠中;政党、民众、政府:三重文本变奏下的宋教仁遇刺案[D];安徽大学;2016年

2 杨慧婷;宋教仁边疆史地研究论析[D];湘潭大学;2009年

3 刘芳;宋教仁政治思想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秦凌;孙中山与宋教仁法律思想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邓美娜;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和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帅;宋教仁政治思想与民初政治现代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8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58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7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