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看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公债
本文关键词: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看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公债
【摘要】:鉴于北京政府时期混乱的国地财政体制导致地方公债的滥发,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致力于国地收支标准的划分,相应的地方公债制度也逐渐由粗疏趋于完善。1927—1941年期间各省发行的约80874万元公债,有部分投入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大多数则用于弥补财政收支不敷。由于本期内战乱不断、财源有限,中央与地方同处财政收支严重失衡的困境,表面上日趋完备的国地收支划分章制实际上未能完全施行,财权的实际划分皆依中央与地方的实力而定,这种博弈在地方公债的发行、中央对省债的整理与接收等方面都清晰可见。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决议取消省级财政和地方发债权,标志着高度集权财政体制的确立,双方的斗争暂告结束。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
【分类号】:K262.9
【正文快照】: 近代中国的地方公债(1)产生于中央集权日渐式微的晚清时期,泛滥于政治分裂的北京政府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到最高峰,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影响至深。(2)但目前的研究现状与其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有关近代地方公债的研究,最早见诸于梁启超在1910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常飞;;地方公债:风险防范与制度完善——基于对上海、浙江等地自行发债的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张晓辉;广东近代地方公债史研究(1912—1936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3 牛海芳;地方政府负债与地方公债的发行[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或定;张卫星;姜林;;“民国十年湖北地方公债”及其发行背景[A];《武汉金融》(2012·12 总第156期)[C];2012年
2 许梦博;;五、地方公债“代发代偿”模式的委托-代理问题[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地方公债应缓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2 王胜春;地方公债不宜匆忙推出[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周太原;中国最早的地方公债票[N];中国商报;2003年
4 李正中教授;收藏珍品地方公债券[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刘尚希;地方公债制度尚不可行[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特约评论员 李军杰;发行新农村建设地方公债之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建立融资“明规则”试点发行地方公债[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明峰;地方政府具备发行债券条件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本报记者 宁新路;先立法 后发债[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 西安交大 郑泽华;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纾解地方融资困境[N];上海金融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传明;中国地方公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彬;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2 吴云旋;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索朗德吉;论建立西藏地方公债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茹涛;地方公债发行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度量与融资规模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吴哲;关于我国地方公债的制度设计和管理问题的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6 关枢;关于我国地方公债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华东;转型期中国西部地方公债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8 胡枫;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付传明;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田立勇;我国地方公债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62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6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