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兰州新生活运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兰州新生活运动研究
【摘要】: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是民国时期南京政府推行的一场重大国民教育运动、社会运动。新运始于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扩大纪念周上发表的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讲话,终止于1949年2月,前后历时15年,横跨8年抗战。新运在南昌率先发起,此后,福建、河南、山东、浙江、安徽、山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纷纷热烈相应,带来的影响对彼时社会乃至今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生活运动的理论核心是“礼义廉耻”,以“国民生活艺术化、国民生活军事化、国民生活生产化”为行动指南。礼义廉耻,简单概括起来即是“恢复固有道德,使人民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行规矩,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而“三化”在不同时期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总体概括即是:人民生活整齐划一,节约勤俭等。兰州新生活运动的开展是在全国新生活运动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在南京政府的号召下,甘肃省政府陆续成立了各级新运促进会,推行内容涉及卫生清洁、治理恶习旧风俗、禁烟禁毒、妇女解放、教育等;通过采取宣传、教导、实施检测、奖励、督促等方式推进新生活运动的开展。本文以1934至1949年的兰州市新生活运动的推行情况,以及新运期间兰州政府在新运涉及的各领域所颁布的措施为研究对象,试图整体、深化的把握民国时期甘肃省新生活运动的开展情况,最后通过相关史料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生活运动在兰州的兴起。新生活运动的发起有其特殊的背景,这与新运的倡导者蒋介石和国内外环境都有着深刻联系,在国内,共产党人自1927年在各地发动起义,建立根据地,国共关系走向对抗。同时,国民党内部的争权夺利使蒋介石迫切的希望完善政治体制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国外,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开始加快侵略的脚步。在此基础上,蒋希望通过一场“民族复兴”运动唤醒广大民众,同仇敌忾。第二部分,新生活运动在兰州推行的主体和方式。新生活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政府起到总领全局的作用,推行的主体则是依靠一些社会团体以及警察、学生等。同时,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成立新生活促进委员会总会,各地方成立分机关。方案的执行是各机关协调合作完成。主要使用奖惩、督促、教导以及宣传等推行方法进行。第三部分,兰州新生活运动推行的内容。新生活运动的内容如上所述,以“礼义廉耻”为中心思想,以三化为行动指南。兰州政府在这新运期间颁布了关于“规矩”与“清洁”、防治传染病、禁缠足、破恶习风俗等一些方面的内容。本章以此内容进行展开和探讨。第四部分,兰州新生活运动的总结和思考。新生活运动历时15年,此期间,兰州政府在新运所涉及的各领域颁布多项措施以推动新生活运动的开展,可以肯定的是新生活运动的开展在兰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更多普通的民众改善了个人卫生,社会风貌有了一定的整顿,禁烟禁毒的举措提高了民众的身体素质,禁绝妇女缠足解放了一定的妇女民权,民众普及教育及相关教育机构的兴设提高了民众的整体文明素质。但推行的过程中也有局限和不足,如甘肃省内军阀争斗,政局的动荡,执行人员含糊其辞等,这使得新生活运动收到的实际效果并不如发动者预期,本章希望在前三章内容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综述,新生活运动做为民国时期一场跨时良久的运动对当时社会乃至今日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它有助于我们梳理史实的同时指导今日,以史明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6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元;民国时期的"夏时制"[J];钟山风雨;2003年01期
2 袁家菊;;民国时期四川新生活运动与妇女奇装异服[J];文史杂志;2006年02期
3 郑连根;;荒唐的“新生活运动”[J];同舟共进;2006年02期
4 孙存准;;“新生活运动”毁于“运动”[J];文史天地;2008年05期
5 汪毅夫;;1934~1937:福建的新生活运动[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02期
6 苏新有;;试论抗战前基督教会在新生活运动中的角色和作用[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8期
7 胡惠芳;;抗战前新生活运动与国民生活的改造[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徐威;;1934年《申报》广告中的新生活运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9 曹明臣;;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新生活运动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10 薛锋;;“新生活运动”无果而终[J];中国人大;201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敏超;;战前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的朝野努力与分歧[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奎;甘洛:十二大工程助推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N];凉山日报(汉);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陶祥 郭薇 古道伦 吴启昌 罗晓华 万传云 杨开金 毛永标 张天寿;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我州各地反响强烈[N];凉山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王云;凉山启动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N];四川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陈曦;在改善民生推动跨越上求实效 深入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N];凉山日报(汉);2010年
5 杨胜光;会理:三年投入1500万强力推进新生活运动[N];凉山日报(汉);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钢班子带铁队伍,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N];凉山日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贾巴尔且;金阳: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稳步推进[N];凉山日报(汉);2010年
8 龙伟;以“九个统筹结合”为抓手 务求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取得实际成效[N];凉山日报(汉);2010年
9 州精神文明办;扎实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N];凉山日报(汉);2010年
10 张丹平;昭觉县政协积极建议 确保“新生活运动”不走过场[N];四川政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2 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3 艾萍;变俗与变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艳妮;民国贵州新生活运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威;广告视野下的新生活运动[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欣洁;天津新生活运动研究1946-1948[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锋;山东省新生活运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班忠玉;新生活运动与民国社会生活[D];苏州大学;2005年
6 汪进春;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楚;1934-1937年浙江新生活运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樊高红;新生活运动与民国社会生活[D];宁夏大学;2013年
9 李雪;甘肃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49)[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宋振洲;“中体西用”思想与新生活运动[D];湘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62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6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