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中国 清末民国时期 法科 京师法律学堂 近代法律 历史背景 思想价值 中国建设 近代历史 文化积累
【摘要】:正囊括清末民国法律史料构建近代中国法律框架本丛刊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囊括清末民国时期法学教材、法律工具书、法规等内容,系统地反映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法学研究、教学及相关读物的出版情况,全面清晰地呈现出近代中国法律的框架,填补了清末民国基本
【分类号】:D929;K252
【正文快照】: 囊括清末民国法律史料构建近代中国法律框架 本丛刊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囊括清末民国时期法学教材、法律工具书、法规等内容,系统地反映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法学研究、教学及相关读物的出版情况,全面清晰地呈现出近代中国法律的框架,填补了清末民国基本法律史料整理的空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明君;透视历史的一面镜子——评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J];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2 王艳玲;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忧患意识与变革思潮述论[J];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马小林;近代中国变革的一点启示[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4 君凡;近代中国的“补漏”意识及其危害[J];历史教学;2002年03期
5 蔡云辉;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6 杨光斗;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洪振强;近代中国对商会的早期认识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8 赵朝峰,宋艳丽;近20年来西方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陈钢;近代中国早期邮票发行述要[J];中国地方志;2004年04期
10 王林,唐子奕,郭之;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形上缺失分析[J];学术交流;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来函照登[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2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程美东;近代中国的社会梦想回眸[N];北京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杜娟;考察德国文献中的近代中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马敏;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广东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胡波;中山人与近代中国的上海[N];文汇报;2012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现代史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马勇;近代中国的“悲情叙事”[N];金融时报;2013年
8 李育民;血写的条约与近代中国[N];光明日报;2011年
9 苏墨;探寻近代中国变局 揭秘击毙拉登内幕[N];工人日报;2012年
10 李永军;马克思谈近代中国由盛转衰的几篇文章[N];团结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8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9 马陵合;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3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8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春华;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经济主权(1870-1895)[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静;电报在近代中国的创办历程[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83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8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