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事件中的胡适形象

发布时间:2017-11-14 04:33

  本文关键词:溥仪事件中的胡适形象


  更多相关文章: 胡适之 李石曾 庄士敦 郑孝胥 国民党左派 帝王师 革命青年 唐绍仪 百尺 民国史


【摘要】:正1922年6月5日晚,胡适写了一首诗来记一件事,名曰《有感》:咬不开,d%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1]!后来,胡适还在这首诗旁边还特意加了一个注释:"此是我进宫见溥仪废帝之后作的一首小诗,读者定不懂我得我指的是谁。"~[2]胡适这首诗表达的是去拜访溥仪之后的感受。诗以"核桃"作比,认为过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5
【正文快照】: 1922年6月5日晚,胡适写了一首诗来记一件事,名曰《有感》:咬不开,d%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1]!后来,胡适还在这首诗旁边还特意加了一个注释:“此是我进宫见溥仪废帝之后作的一首小诗,读者定不懂我得我指的是谁。”[2]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艳玲;反抽象:胡适方法论的努力[J];学术研究;2000年06期

2 余杰;;胡适的慈爱和不苟且[J];粤海风;2000年01期

3 欧阳哲生;;《追忆胡适》序[J];群言;2000年05期

4 杨沐喜;胡适为何拒绝中共[J];领导文萃;2001年02期

5 朗达;胡适为何拒绝回大陆[J];湖南文史;2002年01期

6 李珂;胡适的打油诗[J];文史天地;2003年07期

7 易俊杰;;琐话胡适[J];文史春秋;2005年11期

8 李传玺;;胡适: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J];出版广角;2005年12期

9 汪荣祖;胡适历程的曲直[J];读书;2005年02期

10 易竹贤;胡适其人及胡适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王法周;;胡适的新文化启蒙思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4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5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杜蒸民;;在批判中实现超越——郭沫若与胡适关系述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8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9 钟军红;;论胡适“五四”时期对“团圆”观念的否定[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10 苏育生;;胡适与梅兰芳[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今天,我们怎样读胡适?[N];文学报;2012年

2 陈明远;胡适的经济生活[N];南方周末;2004年

3 法律学者 羽戈;为什么要读胡适?[N];中国经营报;2013年

4 张洁;胡适逸事[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谢泳;胡适的价值[N];深圳商报;2004年

6 余岸竹;胡适先生掠影[N];团结报;2000年

7 风石堰;自由与容忍之间的胡适[N];文学报;2004年

8 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中)[N];学习时报;2002年

9 杨建民;胡适史著半部现象探析[N];团结报;2010年

10 早报记者 田波澜;“胡适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思想家”[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胡适文学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6 徐希军;理想主义:胡适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超;为大中华,,造新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论胡适科学观念对文学观念现代转型及批评新范式形成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健韬;胡适与红学史上“怪现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3 潘文文;翻译家胡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徐超;异域表达与胡适的民族文化观[D];安徽大学;2010年

5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6 饶向阳;胡适方法:一种现代中国元方法的建构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冒建华;胡适“诗国革命”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民;胡适的演讲及演讲辞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汪寒雪;胡适国学观的渊源和冲突[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朱洪涛;“胡适批判”中大陆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心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83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83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