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上海“二六”轰炸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6 09:22

  本文关键词:1950年上海“二六”轰炸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上海 “二六”轰炸 电厂 防空


【摘要】:1950年2月6日,国民党共出动飞机4批17架侵入上海市区,以杨树浦发电厂、闸北水电公司电厂、南市华商电气公司和卢家湾法商水电公司为主要目标进行轮番轰炸,造成人员伤亡达1600余人,房屋毁坏1000余间,无家可归者达5万余人。担负全市80%电力供应的杨树浦发电厂的大部分发电设备被毁,全厂不能发电,全市共有23家工厂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全市发电量从15.6万千瓦骤降至4千千瓦,市区供电大部分停止,市区80%工厂被迫停工,出现了机器停转、生产停顿、公交车抛锚、家家户户电灯不亮的局面,这次轰炸史称“二六”轰炸。 面对灾难,上海市政府与各界民众沉着应对,一方面紧急抢修水电设施,尽快恢复全市供电,另一方面动员各种医疗机构和慈善团体,对受灾民众进行救护和善后救济。经过连续奋战,只用了42个小时,到2月8日上午7时零5分,就恢复了部分发电,2月15日,全市已恢复原有发电量的65%,基本上能够应付当时的急需用电,上海工商业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过去学界认为,“二六”轰炸是台湾不甘心大陆失败,妄图破坏大陆新生政权的尝试,实际上这是一种历史的误读。放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这次轰炸实则是1950年初美国政府弃蒋弃台政策出笼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对美国的一种报复。 这次轰炸在很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造成上海水电供应一度中断,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电厂遭到轰炸,使得工业生产几乎陷于停滞状态,工厂停工、商店歇业、银行倒闭,给上海以致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增强防空力量,“二六”轰炸后,中央军委加强了上海的空军建设,在上海建成了第1支航空兵部队——第4混成旅,这成为新中国空军建设的起点。“二六”轰炸使中共当局认识到要想巩固政权就要夺取沿海岛屿,解放台湾,因此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吁求。这次轰炸使得中国国内反美情绪高涨,中美之间的隔绝与对峙进一步加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舸;建国前后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周辉湘,刘福江;多元利益格局与朝鲜半岛局势[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云;唐子来;;1982~2000年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6期

4 张颖,迟海波;研究委员会决议与60年代中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邓浩;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调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3期

6 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初现[J];当代亚太;2003年04期

7 姜锋;中德高等教育交流30年[J];德国研究;2002年04期

8 张建岗;;战后日本与东盟经济往来轨迹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6年05期

9 宫力;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党史天地;1996年09期

10 张强;6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演变与调整的缘起[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继煌;;为中华腾飞弘扬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2 何勤华;;50年代后中国对苏联国际法的移植[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唐玉琴;;对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再认识[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杜恂诚;;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信用制度的演进[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6 陈丽凤;;略论抗战时期上海党组织领导能力的重大提升[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蔚云;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曲文轶;俄罗斯过渡经济中的私有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金龙河;两岸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培清;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徐红艳;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1949-1979)——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9 白华山;工商界·市政府·市党部[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庆军;论肯尼迪时期的美中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伟明;中印关系起伏由和未来前景析论[D];暨南大学;2000年

3 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4 郭秀清;印度国家安全战略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章波;冷战时期的土美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6 龚伟;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D];浙江大学;2002年

7 傅志勇;三线建设及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齐长安;软国力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郭建军;塔利班崛起和阿富汗地缘政治之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丁海椒;中国空军飞行政治工作特色及其新时期的前瞻性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91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91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