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的载沣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00:01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的载沣研究
【摘要】:清末民初政治转型是近代中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历史事件,爱新觉罗·载沣是清末民初有着不可或缺意义的历史人物。载沣作为大清王朝最后三年的监国摄政王,试图巩固国基,维持封建格局,以防旧权丧失,以保江山万代,采取罢袁世凯,加强集权,筹备预备立宪,出台皇族内阁等一系列政策,却令举国哗然,人民离心,辛亥革命风起云涌。当面对大厦将倾,皇权将失,载沣时变之应顺天而行,摒弃狭隘阶级立场,对历史大变革,由最初反对,变无奈接受,后基本拥护。清末民初政治转型随之走向纵深,由君主立宪转向民主共和。本文拟将载沣与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相系,以载沣的所思所行作为考察对象,阐述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载沣所扮演之角色有何消极与积极意义,以及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于当下改革有何可鉴之处。本文由绪论、四章正文与结语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史学意义,指出了论文的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并回顾了前人相关学术成果及研究得失,以期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第一章对政治转型予以界定,在客观视野下,介绍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转型的三种主要类型,同时介绍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模式选择以日、德为学习目标,再又介绍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演进特点。第二章将载沣与清末新政相联系,分析载沣性格成形、出使德国与步入政坛,及载沣缘何成为清末监国摄政王,和载沣上台后采取的种种措施,尤其论述其罢黜袁世凯与主导皇族内阁等集权政策。第三章将载沣与民国初创相结合,主要探析载沣之于历史变革滚滚浪潮,由最初反对,而后接受并拥护的心路历程转变,究其原因是受到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历史传统与主观意志等多方影响。第四章发掘载沣在清末民初政治转型过程中所起消极与积极作用,用唯物史观研究载沣作为清廷的特殊人物,其虽然立志改良,却心有余力不足,但是,其既非保守不化,又避免社会动荡,具体考量载沣于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的双重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魏聚刚;;留日学生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J];人民论坛;2013年20期
2 李永胜;;摄政王载沣罢免袁世凯事件新论[J];历史研究;2013年02期
3 崔志海;;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再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1年06期
4 楚双志;利益集团争斗与大清王朝灭亡[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5 周迎春,张爱华;摄政王载沣与清政府的倾覆[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3期
6 雷俊;载沣集权政策与清末政争[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志武;载沣使德述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李细珠;试论宣统政局与清王朝覆灭[J];北方论丛;1995年05期
9 李学通;醇亲王载沣使德史实考[J];历史档案;1990年02期
,本文编号:1201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0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