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史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17-11-21 16:25

  本文关键词:研究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史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中国 变迁史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国制度变迁 历史地理 职官制度 治史 老一辈学者 研究成果


【摘要】:正中国古代史研究历来注重职官制度,老一辈学者将职官制度、历史地理、目录学和年代学视为治史之钥匙,相关研究成果也为数甚多。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而言,制度变迁也未尝不重要。我们常说近代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又称过渡转型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特征。1901年梁启超即曾发表引人瞩目的《过渡时代论》一文,十分形象而深刻地描述了"过渡时代之中国"的种种特征。而无论大变局还是过渡转型,虽包含有各方面非常丰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25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史研究历来注重职官制度,老一辈学者将职官制度、历史地理、目录学和年代学视为治史之钥匙,相关研究成果也为数甚多。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而言,制度变迁也未尝不重要。我们常说近代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又称过渡转型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特征。1901年梁启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森;近代中国现代化特征的探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程美东;论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缓慢发展[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3 ;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J];学术界;2004年03期

4 蒋贤斌;困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观念的四个问题[J];求索;2005年05期

5 刘宗灵;;重读近代中国:身体史的另类视角——评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年》[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1期

6 韩东风;孙倩;;“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郭常英;李爱勇;;新时期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J];史学月刊;2009年12期

8 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J];中国德育;2009年09期

9 桑兵;;大学与近代中国——栏目解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顾敏;;近代中国与日本学习西方起点之比较[J];改革与开放;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来函照登[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与表现[N];光明日报;2005年

2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3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马勇;如何读懂近代中国[N];南方周末;2012年

5 小巴;英国带给近代中国的教程[N];深圳特区报;2013年

6 程美东;近代中国的社会梦想回眸[N];北京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杜娟;考察德国文献中的近代中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马敏;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广东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胡波;中山人与近代中国的上海[N];文汇报;2012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现代史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马勇;近代中国的“悲情叙事”[N];金融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8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9 马陵合;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3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8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春华;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经济主权(1870-1895)[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静;电报在近代中国的创办历程[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11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11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