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新旧之间:甲午战后十年的思想嬗变与文化革新

发布时间:2017-11-22 10:21

  本文关键词:中西新旧之间:甲午战后十年的思想嬗变与文化革新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内政改革 《中日修好条规》 近代思想嬗变


【摘要】: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895年至1945年这五十年是中日关系复杂变化的五十年。由中国之败到日本之败,这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势力的较量,也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远东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变化。其中,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甲午战败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虽然学界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已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关于甲午战争的细节仍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细究的地方,如战前日本是否就已经蓄谋发动?中国是否还有其他应对策略可以选择?《中日修好条规》为何未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战争的惨败又是如何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由渐变到嬗变的?本刊特邀三位学者对这些细节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知识精英与现代学术转型:以中央研究院学人群为中心”(N KZXB143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6.3
【正文快照】: 甲午年间,中日开启了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求,虽无亡之形,而有亡之实矣。3争,既是军事对抗,也是两国早期现代化成果的较梁启超也直言中国的处境是“敌无日不可以量,最终中国丧师、割地、赔款、门户大开。战前,中来,国无日不可以亡”。4亡国之论渲染了中国社会国败于首创工业文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余水英;;方苞与姚鼐的游记之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郭青林;;剑气箫心的学理诠释——评杨柏岭《龚自珍词笺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李坚怀;朱晓进;;废墟上的修补:论清末文学革新运动[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7 高宁;杨佳;;现代性境遇中的民族精神——基于一种方法论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玮;高宁;;知识理性:民族精神的现代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苏峰;试析宗族现象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从龚自珍《农宗》谈起[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10 蒙默;;蜀学后劲——李源澄先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徐新平;;维新派对新闻业务的理论探讨[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3 邓伟;;论梁启超“文界革命”与汉语书面语体系变革[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吴宁宁;;梁启超早期文化思想的营思与反思[A];文化发展研究2014年第2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殷元霞;《正谊杂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谷小溪;康熙时期《诗经》文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若宏;浅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国际背景[J];天府新论;2005年06期

2 李玉勤;;甲午中日战争与汉阳铁厂的“招商承办”[J];理论界;2009年02期

3 蔡榕津;;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采取的策略及其原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陈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谁之过[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3期

5 王莲英;;张荫桓与甲午中日战争谈判探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贺雨;姜海燕;;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溯源[J];兰台世界;2013年21期

7 林其昌;甲午中日战争国际背景初探──为甲午中日战争100周年而作[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董贵胜;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写在甲午中日战争100周年之际[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邢安臣,邢邑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借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10 戚其章;;甲午中日战争与国际关系[J];文史知识;199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耿茂华;李万涛;;甲午中日战争的外部因素浅析[A];中国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2 郑剑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孙佳;;论严复的战和思想[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俞祖华;维新派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左明;江标的思想来源及其在湖南的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莹莹;晚清“迁都”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4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14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