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营到新军:晚清云南驻防兵制发展述论
本文关键词:从绿营到新军:晚清云南驻防兵制发展述论
【摘要】:绿营兵作为清朝的国家常备兵之一,在清代前中期,曾在康熙平定三藩及乾隆中叶前的历次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人数多于八旗数倍,成为清朝维护地方安定、保障官道畅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清代中叶后,绿营开始衰落,1840年后,绿营已难敷其用。云南地处西南边疆,需面对内防和外防的双重压力,地缘战略价值弥足珍贵。晚清以来,面对法侵越南和英侵缅甸带来的空前边防压力,清朝逐步淘汰云南绿营,编练新式武装,有效巩固了西南边防。
【作者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晚清边防思想、政策与制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BZS056)
【分类号】:K252;E295.2
【正文快照】: 绿营是清朝主要的国家常备军事力量之一。顺治初年,清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单位收编明军及其他汉军,因其以绿旗为帜,故名“绿营”。整个清代,随国力消长及实际需要,整个绿营的数量时有消长,在咸丰前基本保持在60万人左右的常备规模,约是同期八旗数量的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整军;清末云南交通和对外交往[J];思想战线;1998年12期
2 杨梅;;清末至民国云南海关档案的经济史料价值探究[J];云南档案;2011年04期
3 王丽云;;试论留学生对云南经济近代化的贡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伍红香;;洋务运动时期的云南铜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汪涛;抗战时期云南经济的发展机遇[J];创造;2005年07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本书;;抗战时期云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昆明市社科联 龙东林;辛亥革命后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N];云南日报;2011年
2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何燕;探索与奋进[N];云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蒲生;抗战时期在昆明专家对云南和大凉山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永帅;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昆;林绍年与云南[D];云南大学;2015年
2 刘豪;民国时期云南留美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改歌;抗战时期云南劳军募捐运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陈东;民国时期滇盐运销制度的演变[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4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5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