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海刘鸿生章华毛纺公司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1-08 00:04

  本文关键词: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海刘鸿生章华毛纺公司为中心 出处:《史林》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私营工商业 公私合营 上海 刘鸿生 章华毛纺公司


【摘要】: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底,国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面对章华毛纺公司等企业的生存困境,刘鸿生家族希望通过带头公私合营表现政治进步。不过,这毕竟是艰难的抉择。刘家不仅在章华递交合营申请问题上出尔反尔,在合营过程中,围绕企业高层人事安排、政府投资、私人垫款、海外家族股份、外逃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同政府讨价还价。尽管政府在合营谈判中积极贯彻统战政策,对刘家做出了一些让步,但公私合营使刘鸿生家族丧失了对企业的决策权、人事权乃至生产指挥权。
[Abstract]:At the end of 1953, the country began to make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with the general route of transition period being put forward and facing the plight of the enterprises such as Zhang Hua Wool Textile Company. The Liu Hongsheng family hopes to show political progress by taking the lead in public-private joint ventures. However, this is a difficult choice after all. The Liu family not only turned their backs on Zhang Hua's application for the joint venture, but also in the course of the joint venture. Bargaining with the government over a range of issues such as senior personnel arrangements, government investments, private advances, overseas family shares, and flight funds, despite the government's a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policy in joint venture negotiations. Some concessions were made to the Liu family, but the public-private joint venture made the Liu Hongsheng family lose their decision-making power, personal power and even production command pow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F729;K27
【正文快照】: 1953年下半年,政府已全面掌控国家经济命脉,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向社会主义过渡。同当时的大多数企业主一样,上海著名商人刘鸿生1及其核心企业章华毛纺公司2尚未从“五反”运动的打击中缓过神来,更难以适应“五反”后政策及制度上的转变,一个决定企业最终命运的新选择就又摆到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奎松;;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J];近代史研究;2006年02期

2 杨奎松;毛泽东为什么放弃新民主主义——关于俄国模式的影响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5年01期

2 何云峰;;两种逻辑的内在冲突——深度解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J];长白学刊;2008年01期

3 陈林;朱卫平;;经济国有化与行政垄断制度的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经济史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4 戴小江;毛泽东关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变化过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赵太航;;从时代视角对建国前夕政党关系形成的历史考察[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阙光联;;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比较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10期

7 赵太航;;论建国前夕中共及民主党派的政党适应性问题[J];党史文苑;2009年02期

8 张太原;;近十年来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5期

9 周苏玉;;建国初期民族资产阶级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论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2期

10 吴敏先;陈延秋;;2005~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严宇鸣;;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合作社管理的政治化转型:——以浙江省慈溪县手工业改造为例(1953-1956)[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贺碧霄;新闻范式更替:从民间报人到党的干部[D];复旦大学;2011年

7 刘岸冰;公私合营后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转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丁骋;中国大陆民营报纸退场的探究(1949-1954)[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玲;1926—1935年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政策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尊念;毛泽东资本主义经济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苟德敏;政治变迁中的劳资关系:1946-1956[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项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再认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建都;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态度及其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永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长流;“五反”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萍;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华蕊;建国初期统战视阈中的经济政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洪海;《共同纲领》宪政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奎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及其策略[J];近代史研究;1993年03期

2 马贵凡;毛泽东致斯大林电之我见[J];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肖静;;建国初期苏南的工商业调整[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张玉瑜;;试论“五反”运动后我国私营工商业的生存状况[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李彩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私营工商业的两次调整及其影响[J];史学月刊;2014年02期

4 杨青;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与革命根据地的私营工商业[J];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05期

5 李彩华;;“五反”运动后的政策调整对私营工商业的影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3期

6 王晋林;;略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工商业政策[J];党史文苑;2010年06期

7 王永华;;20世纪50年代“国进民退”的历史启迪——以南昌市私营工商业改造为视角[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进一步做好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J];山西政报;1956年01期

9 王永华;;“国进民退”的历史审视与现实观照[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10 ;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简述(上)[J];北京党史;199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东方早报》评论员 沈彬;闲不住的巨手[N];东方早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东梅 实习生 杜f,

本文编号:1394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394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