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

发布时间:2018-01-08 02:19

  本文关键词: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 出处:《历史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路线 历史启示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政治上的路线:主张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抗战,全民抗战;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有条件的运动战,建立敌后根据地;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路线正确根基是思想路线的正确。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党的历史任务是首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紧紧抓住了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同时,共产党人拥有先进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勇于为国家、民族和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的精神。而国民党及其政府,从九一八事变实行"不抵抗"政策到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从片面抗战到积极反共,妥协退让、图谋投降、腐败成风,最终民心丧失殆尽。抗战胜利的宝贵历史启示是:党必须始终坚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正确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必须正确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及其规律,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the mainstay of the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mulated and carried out the correct political line. Active advocacy,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Carrying out independent mountain guerrilla warfare and conditional mobile warfare and establishing base areas behind enemy lines; The correct foundation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line is the correct ideological lin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deeply aware of China in a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The historical task of the Party is to win the vict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first. Tightly grasped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ing China-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the Chinese n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unists had advanced proletarian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courage to serve the country. The Kuomintang and its government, from the policy of "no resistance" implemented in the 918 incident to the steady retreat of the front battlefield, from one-sided resistance to active anti-Communist forces and concessions. The valuable historical revelation of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s that the Party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corr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ne, and must always adhere to relying on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We must correctly grasp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s and their laws of things, and the leading cadres of the whole Party, especially the Party, must maintain their hard work, clean ideological style, work style and firm correct ideals and belief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D261;K265
【正文快照】: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宣传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做了很大努力。同时,同中国人民抗曰战争的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予;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对日议和问题再探讨[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3期

2 杨津涛;;蒋介石究竟有多少财富[J];时代人物;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雪飞,刘颖;国共两党敌后抗战的比较研究[J];长白学刊;2001年05期

2 祝天智;;“联合政府”口号的博弈论分析[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3 刘会军,李秀原;论南京政府宪政时期的党政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张世均;试论中国抗战对“先欧后亚”战略原则实施的支援[J];成都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5 罗裕庭;略论中美空军在常德会战中的对日作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程动田;;淞沪会战与持久抗战[J];沧桑;2006年05期

7 戴现华;;试析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战术地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李玉芳,黄诗玉;白崇禧与北伐战争[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葛建男;;简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段红红;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共对美政策[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晓光;周彦;;东京审判研究——兼论中美两国在东京审判中的作用[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秀原;民国宪政体制的选择与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云翠;日本陆军派阀与战略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乃良;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渠长根;功罪千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韩永利;美国“先德后日”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D];武汉大学;2000年

9 黎瑛;权力的重构与控制:新桂系政府行政机制和政府能力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率;蒋介石与民末宪政[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哲;蓄势:蒋介石在江西(1926.9-1927.3)[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宗一;于学忠与鲁南敌后抗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永刚;对抗与合作: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与闽粤国民党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4 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义;二战期间日军暴行原因之群体心理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吴冬;南岳军事会议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彦宇;日本“南进政策”原因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秀兰;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与国共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孙莎岚;从1942年印度问题看英美特殊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10 伍福莲;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政策在四川的实施情况[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建朗,郦永庆;50年来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年05期

2 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外关系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03期

3 蔡德金;如何评价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对日交涉——评《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一段论述[J];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03期

4 杨天石;;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J];历史研究;1990年01期

5 沈予;;论抗日战争期间日蒋的“和平交涉”[J];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春,黄鑫;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史撷要及其历史启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任征;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建设经验的历史启示[J];军事历史;2004年01期

3 邓红洲;军事变革何处去?近代以来中外军事变革的几点历史启示[J];军事历史;2005年02期

4 刘志基;;中国发展亟需“信”字新的升华——“信”字发生演变给我们的历史启示[J];人民论坛;2013年28期

5 朱文华;改造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条历史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6 王雅文;国共两合两分的历史启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7 陈正书;上一个世纪之交浦江航道之争的历史启示[J];史林;1993年02期

8 阎朦;八大路线未能坚持的历史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S2期

9 张广翔;俄日两国近代化的历史启示[J];长白学刊;1996年01期

10 邱济舟;建国初期维护主权的斗争及其历史启示[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利;朱尾声;;毛泽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追求与历史启示[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2 奚义生;;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两次曲折的历史启示[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罗克祥;;执政初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启示[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吉娜;;美国开端教育四十年发展历程的历史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王恩宝;;浅论陈云在领导接管沈阳中的重大贡献及其历史启示[A];陈云百周年纪念-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陈肖沫;费迅;;中国共产党关于“两制关系”认识曲折发展的历史启示——兼论邓小平创新的社会主义观[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曹前发;;瞿秋白的崇高精神及其历史启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8 曹前发;;瞿秋白的崇高精神及其历史启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9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10 张淑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启示[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宁 刘娜;让历史启示明天[N];云南政协报;2014年

2 新华社评论员;牢记血与火的历史启示[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文系教授,,《中华文明史》总主编 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厦门大学历史系 黄顺力 代祥;近现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启示[N];福建日报;2014年

6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长征胜利的历史启示[N];人民日报;2006年

7 魏志中 邹芳 本报记者 王方圆;市政协召开专题学习报告会[N];抚州日报;2010年

8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博士生导师 祝彦;“寻路”的历史启示[N];北京日报;2013年

9 记者 施育玲;在新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N];汕尾日报;2008年

10 傅璇琮;黄庭坚文化现象的历史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贤礼;中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及历史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邱丽平;当代中国发展观的演变与历史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玲华;从西汉历史看商品经济的兴衰与法制[D];苏州大学;2006年

4 张强;朝鲜战争爆发前(1945-1950)中共对美国遏制政策的应对及其历史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单炜鸿;晚清三次变革与历史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6 江静;陕甘宁边区成功选举的经验[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王凯东;科学技术与二战后局部战争的关系及历史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海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及历史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霞;建国初期《人民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1949-1956)[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黄艳;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及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95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395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