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参议员与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建设
本文关键词: 乡村建设 参议员 参议会 政治参与 陕甘宁边区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延安时期,中共通过重塑乡村权力结构主体而崛起的数量庞大的基层参议员群体,既是乡村建设的政治参与者,又是乡村建设的积极实践者。这种新的角色,使他们既能在新的制度框架内拓展乡村治理的社会权威,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乡村社会中的既有传统。作为民主制度的重要载体,基层参议员是乡村自治的主要力量。他们在中共强大的社会动员之下,以参议会为主要制度基础,将乡村建设与民主自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乡村改造和社会革命并举的乡村建设运动。
[Abstract]:During the Yan'an perio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rose a large number of grass-roots senators by reshaping the main body of rural power structure, which is not only a political participant in rural construction, but also an active practitioner of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new role. So that they can not only expand the social authority of rural governanc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system, but also reform the existing traditions in rural society to a large exten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democratic system. Under the strong social mob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y took the Senate as the main institutional basis and organically combined rural construction with democratic autonomy. Launched an all-round rural reconstruction and social revolution in parallel with the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陕甘宁边区县政与县长研究”(13FDJ00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10&ZD107)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中共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时期,可谓是革命与乡村社会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历史时期,也是乡村建设的延安方针与中共革命的延安道路实现了并行不悖、难分轩轾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中共通过重构基层社会的权力结构体系而产生的基层参议员,成为中共在陕甘宁边区乡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长;农牧民增收与西藏反贫困攻坚的基础:乡村建设[J];中国藏学;2003年03期
2 吴星云;民国乡村建设派别的主要分歧[J];历史教学;2004年12期
3 胡惠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潮述评[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贺海峰;何慧丽和兰考乡村建设实验[J];决策;2005年11期
5 曹天忠;;乡村建设派分概念形成史考溯[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6 张秉福;;回眸民国时期三大乡村建设模式[J];领导之友;2006年03期
7 王景新;;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荆蕙兰;梁俊;;论平教会在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中的作用[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9 王蓉;;1927-1949年湖北省的公立农场与乡村建设[J];农业考古;2007年03期
10 赵入坤;;民国安徽的乡村建设[J];江淮论坛;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唐镖;;乡村建设:概念分析与新近研究[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蓉;;1927-1949年湖北省的公立农场与乡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沈占华;;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张晨;;台湾“农村再生计划”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启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5 王景新;;在工业反哺条件下及时启动中国新乡村建设战略[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6 王永智;阳运春;彭庆;王虎;;实施乡村净化工程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7 汤海孺;柳上晓;;面向操作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8 莫奕芳;;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标准化建设浅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丛玉飞;;乡村干群新型信任关系的博弈论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10 朱人求;;文化实践与文化重构——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文化哲学阐释[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文杰;韩国新乡村运动的亮点[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2 刘小娟;乡村建设事关全局须抓紧抓实[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记者郭潇雅;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研究走向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通讯员 郑言 记者 吴林红 胡旭;举全省之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N];安徽日报;2012年
5 本报评论员;建设美好乡村 造福千万农民[N];安徽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潘骞;举全省之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记者 李扬;开创美好乡村建设新局面 打造农民幸福生活新家园[N];蚌埠日报;2012年
8 记者 汪海燕;研究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N];黄山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杨露露;健全机制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N];蚌埠日报;2012年
10 通讯员 郑言 记者 黄永礼;全省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在肥举办[N];安徽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欣瑞;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任金帅;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熊琦;纪实影像中的中国乡村[D];复旦大学;2014年
4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宁;民国河北基督教会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20-1937)[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仕震;关于梁漱溟融合科学与儒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周裕钧;安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陶贝贝;休闲体验视角下的乡村慢生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郑丽平;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朱圆成;美好乡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闫哲;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宾阳;延安道路与新世纪乡村叙事的转机[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9 张万杏;舒城县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郜俊;民国时期滇西白族地区乡村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9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48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