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湘学对“夷夏之防”和“中体西用”的突破

发布时间:2018-02-09 00:23

  本文关键词: 近代湘学 夷夏之防 中体西用 出处:《湖湘论坛》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世纪中叶,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发动了旨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和顽固派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论战,顽固派的指导思想是"夷夏之防",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以郭嵩焘、曾纪泽为代表的湘学人物,坚持湘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突破了这两大指导思想,开维新变法之先声,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19th century, in the face of se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the people of insight in the Qing government launched a Western-style affairs movement aimed at "seeking strength" and "seeking wealth".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Westernized affairs, Westernists and die-hards conducted two major debates one after another.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die-hards is "the prevention of the Yi Xia",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Western-style school is "the use of the western world". Guo Songtao and Zeng Jize, represented by Guo Songtao and Zeng Jize, adhere to the fine tradition of applying Hunan studies to the world.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he two guiding ideas have been gradually broken through, and the reform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冲突视野中的湘学》[编号:08BZX03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冠伟;晚清湖湘礼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维伦;“中体西用”文化模式的历史文化渊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曾维伦;20世纪的“中体西用”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王腊云;简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刘超;;“中体西用”思潮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黄玉涛;洋务派与“中体西用论”[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6 李毅;“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再认识[J];道德与文明;2002年01期

7 王艳玲;“中体西用”之现代反观[J];唐都学刊;2004年06期

8 倪玲玲;“中体西用”文化选择思想的再认识[J];理论导刊;2005年09期

9 江涛;;略论“中体西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10 汤菊平;吴巨培;;“中体西用”的科学哲学解释[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任晓兰;;百年中国的“中体西用”思想及其盛行原因[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文思启;;“中体西用“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3 高莉华;张晓刚;;从“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分析中日早期现代化之异同[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4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谢放;;张之洞、梁启超“中体西用”思想之比较[A];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C];2013年

6 范鹏;;辛亥革命与中体西用[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7 陈传林;;“中体西用”与中国高等教育道路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何涛;“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N];吉林日报;2013年

2 干春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近代思维方式转换的五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悦斌;晚清新文化观的演进[N];学习时报;2006年

4 张友谊 王杰;关于中西文化的融通[N];学习时报;2002年

5 冯天瑜;中国路径与“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2年

6 韩秀桃;张之洞:中体西用变法为要[N];法制日报;2006年

7 马新宇;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N];吉林日报;2010年

8 整理 蓝慧 李念;反思甲午:变法生于“危局”[N];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邵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议[N];学习时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锦权;“中体西用”文化范式再思考[D];西北大学;2009年

2 王鹏;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沿承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高攀;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述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周娜;“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D];河南大学;2006年

5 段红智;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杨惠兰;左宗棠的学术思想[D];湘潭大学;2002年

7 黎询洲;曾国藩的“调和”观与改良思想[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6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496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