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列屿主权的国际法理新论——兼论我国钓鱼岛列屿主权传统论据的必要修正
本文关键词: 钓鱼岛列屿 《马关条约》 《波茨坦公告》 领土兼并 出处:《北方法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早于日本发现钓鱼岛列屿对之命名并进行了主权性宣告,因此在1895年日本兼并之前拥有主权。从已有的历史证据考证,由于证明钓鱼岛列屿晚清纳入台湾省行政管辖的证据尚不充分,因此《马关条约》割让领土的范围是否包括钓鱼岛列屿不无疑问。如果钓鱼岛列屿不在《马关条约》的割让领土范围之内,我国要求日本二战后归还主权的诉求需寻找其他依据。日本1895年的兼并行为因晚清、民国政府长期怠于维权,从国际法理上分析,因时效与禁止反言原因我国在钓鱼岛列屿主权问题上可能会失分,但日本因非法行为亦可能产生否定性时效。钓鱼岛主权与中日海洋划界问题无直接关联,由于钓鱼岛自身海洋地理特征,将钓鱼岛归属作为中日海洋划界依据不符合国际法院判例,中国主张钓鱼岛主权并非基于海洋油气资源利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归还一战前窃占岛屿仍然具有法定效力,日本应当根据《波茨坦公告》归还一战前所窃占的中国领土。
[Abstract]:China named the Diaoyu Island earlier than Japan and made a declaration of its sovereignty, so it had sovereignty before Japan's annexation in 1895. As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prove that the late Qing Dynas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was brought under the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of Taiwan Province, 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as to whether the territory ceded from the Trea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acedonia includes the Diaoyu Islands. If the Diaoyu Islands are not within the ceded territory of the Trea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s demand for Japan's return of sovereignty after World War II needs to be based on other grounds. Due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has long been reluctant to protect its rights because of the annexation of Japan in 1895, which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legal principles. Due to limitation and estoppel, China may lose points on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 but Japan may als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because of its illegal actions. There is no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and the maritime delimi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s the Diaoyu Islands have their own marin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to regard the Diaoyu Islands as the basis for maritime delimi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hina's claim to the Diaoyu Islands is not based on the interests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e Cairo Declaration and Potsdam Proclamation still have legal effect on Japan's return of the prewar stolen islands. Japan should return Chinese territory stolen before World War I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tsdam Proclamat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青蓝人才工程青年骨干教师计划支持项目(项目编号SR1110011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3.5;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强;叶泉;;争议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法律效力——兼析钓鱼岛作为争议岛屿的法律效力[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2 周定国;韩日独岛(竹岛)归属之争[J];地图;2003年03期
3 梁咏;;从国际法视角看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对策[J];东方法学;2012年06期
4 张卫彬;;对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及相关证据的辨析——基于日本学界及民间人士观点的考察[J];东方法学;2012年06期
5 李明杰;丘君;;韩国处理独岛争议措施对我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10期
6 蒲芳;;韩日独岛争端的国际法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1期
7 吴天颖;日本觊觎、强占我钓鱼列屿的历史考析——再质奥原敏雄教授[J];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02期
8 金香兰;王鸿生;;韩日独岛之争探析[J];太平洋学报;2013年08期
9 林琳;从国际法论中国对钓鱼岛群岛无可争辩的主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04期
10 郑海麟;;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历史与国际法分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若干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成立争议案的讨论——CISG与UCC·中国合同法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许楚敬;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几个具体问题——兼评中国政府的立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6期
3 吴卡;;条约规则如何成为一般习惯法——以《海洋法公约》为考察重点[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胡晓红;;CISG在中国适用的方法论思辨[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5 王国语;;论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6 邱思萍;;国际社会解决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张忠利,刘喜杰;再论国际法院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肖爱华;;关于《旧金山和约》的效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9 张晓声;;WTO规则的立法解释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宋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的解释问题——以“冲鸟礁”为例[J];研究生法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龙;;浅析韩日间独岛(竹岛)领有权争端的演变过程及其现实意义[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3 高永富;;关于海峡两岸建立自由贸易安排之思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4 刘勇;;WTO成员并未承担防止和避免“倾销”的条约义务[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王志坚;邢鸿飞;;国际河流法刍议[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何渊;;行政协议——中国特色的政府间合作机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7 邓宁;;统一与干涉:对南奥塞梯事件的国际法思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向力;;论联合国货物运输法草案对条约冲突的应对[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陈远达;;我国船舶油污责任限制法律适用研究[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琴;临时劳动力流动全球性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邱一川;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丹;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武山;中国内地与台湾区际司法协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常佼;从国际法视角看朝核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谈中正;能源贸易安全的规则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顾绍文;1996年HNS公约的新发展及我国对该公约的应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李雪冬;中国与非洲三国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傅荣;论条约保留与中国的相关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俞佳;普遍管辖权行使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胡发明;罢工权法律规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章璇;国际贸易协定遵守的监督与评估:美国的机制与实践[D];东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理海;从国际法看我国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徐晓望;;台湾光复与钓鱼岛列屿的法理回归[J];东南学术;2011年02期
3 管建军;国际法院的“复兴”与我国之应对[J];法学;1996年04期
4 金万甲;独岛主权纠纷与韩日关系[J];国际展望;1996年07期
5 任蓉;;从国际法视角解析韩日“独/竹岛”归属问题[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6 张有份;刘振东;郁志荣;;从韩日独岛之争看我东海海洋维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6期
7 李明杰;丘君;;韩国处理独岛争议措施对我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10期
8 李敦球;韩日领土与历史争端和韩国对外战略的调整[J];和平与发展;2005年03期
9 金一南;孙利;;韩日独岛(竹岛)争端析日本海洋战略[J];军营文化天地;2006年11期
10 吴天颖;日本觊觎、强占我钓鱼列屿的历史考析——再质奥原敏雄教授[J];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萍;李鸿章与《马关条约》[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史坤杰;《马关条约》与台湾[J];统一论坛;2005年02期
3 朱小平;;《马关条约》110年的奇耻大辱[J];工会博览;2006年08期
4 马学磊;;重评李鸿章——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中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吴连海;;李鸿章与《马关条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冯君;;从《申报》舆论透视《马关条约》签订前后的国民心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韩小林;;论《申报》视野下的中日《马关条约》[J];嘉应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史春林,吴长春;试论《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影响[J];历史教学;1995年11期
9 郝文平;坚持改革才能自立富强——《马关条约》的启示[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7期
10 蒋伯英;《马关条约》签订与台湾割让的历史原因及其思考[J];福建学刊;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贾小叶;;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2 贾小叶;;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张海鹏;李国强;;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兼及琉球问题[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4 邢丽雅;翟金玲;;论甲午之战的“战和之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5 于春梅;王成海;;日俄战争与甲午战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虹;空前沉重的枷锁——《马关条约》[N];中国档案报;2014年
2 褚若千;清政府痛签《马关条约》[N];中国档案报;2014年
3 钟声;有一种行为叫做耍赖[N];人民日报;2012年
4 近代史所 闻黎明;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林璧属;别拿“弱国无外交”为李鸿章开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记者 刘军国;呼吁日本反省历史[N];人民日报;2012年
7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不值一驳的日方“论据”[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王晓军;一位晚清在华外交官笔下的李鸿章[N];重庆日报;2013年
9 骆玉明;春帆楼、《说倭传》及其他[N];文汇报;2001年
10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舒健;钱都去哪儿了?[N];解放军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爽;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条约关系[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7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49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