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学与清季革命
本文关键词: 中国公学 清季革命 同盟会 新式学堂 出处:《历史档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公学之创立源于爱国运动,且由革命志士创办。受清季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公学试图破除省界,行自治之制,立民立学堂之典范,并将办学成效视为检验民族自立的试金石。中国公学与同盟会总部有直接联系,且学校位于上海这一具有全国影响的舆论中心,使得中国公学成为清季革命中东京同盟会与中国内地革命党联系的重要枢纽,以中国公学为依托所办革命报刊也成为向内地和中下层社会输送革命的重要媒介。中国公学师生献身革命者甚多,其中不乏直接助成各地光复之人。中国公学与清季革命的渊源关系,体现了清季学堂学生已脱离传统轨道而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凸显了学堂学生在清季革命中特殊的角色与功能。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public schools originated from the patriotic movement and was founded by revolutionary idealists. Influenced by the revolutionary thought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Chinese public schools tried to break down the provincial boundaries, practise the system of autonomy, and set up the model of the civil school. China Public School has a direct connection with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League, and the school is located in Shanghai, a center of public opinion with national influence. Making the Chinese public school an important hub for the links between the TJC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Revolutionary Part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Revolution. The revolutionary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run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public schools have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conveying the revolution to the inland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social strata. Many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Chinese public schools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revolutionar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public schools and the Qing Dynasty Revolution reflects the fact that the students of the Qing Dynasty School have devi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track and become the backbone of the rev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ighlights the special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Qing Dynasty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开玺;1907年安庆起义与晚清政局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王光和;;论惠特曼自由诗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5 钱斌;;学术自由与制度保障——以中央研究院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6 王晓燕;;孙中山的“三农”思想来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7 欧阳跃峰;;泛长三角地区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董轩;;论史诗性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的创作内涵[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魏莹;;辛亥时期清政府的暗杀活动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张文禄;;陈独秀蒙学教育思想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郭卫东;;时代转换之际的变相——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岑春煊为案例[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易惠莉;;盛宣怀在汉冶萍公司成立前的日本借款论析[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4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5 邵雍;;1911年春孙中山加拿大之行述略[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6 沈寂;;庚子勤王理念新探[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7 林家有;;孙中山民生史观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从同盟会对孙中山民生主义分歧谈起[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8 易惠莉;;关于山田良政的研究[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9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范铁权;;试析孙中山开放思想的形成原因[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7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9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2 徐雯雯;李瑞清年谱[D];南昌大学;2010年
3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聂廷涛;都市夜空下的魅影[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冬珂;《河南》杂志的外省籍作者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肖小笑;民国时期中国致公党政治主张及实践的历史考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海;论美国的华人犯罪问题[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园林;财权·政权·宪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潘阳;历史与叙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花明;一曲“阳关”叠至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瑾;;编排设计中新视觉形式的探索[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506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0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