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易帜谈判研究——以东北政治分会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2-28 01:05

  本文关键词: 奉系 东北易帜 谈判 东北政治分会 国民党 出处:《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北政治分会问题是易帜谈判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东北地方政权由哪方实际控制的问题,同时也是东北地方政权如何向国民党地方政权过渡的问题。第一阶段谈判,蒋介石采取武力威胁和政治裹胁双管齐下策略。奉系则以热河易帜应对武力威胁,以被迫给出易帜时间表应对蒋的政治攻势。第二阶段谈判,蒋介石采取区别关内问题与关外问题,各个击破策略。但张学良却坚持关内外问题捆绑方针,要求一揽子解决。同时,在易帜谈判中,张学良还善加利用了日本因素,迫使蒋介石最终妥协,将东北地方政权完全交予了张学良。东北易帜最终实现的内因在于国民党承认了奉系对东北地方政权的实际掌控。东北易帜也揭示出民国期间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其实质多在于寻求独立的生存空间和政治空间。
[Abstract]:The issue of the Northeast political Branch is the core issue in the negotiation of a new school. Its essence is the question of who actually controls the local regime in the Northeas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local regime in the Northeast will transition to the local regime of the Kuomintang. The first stage of the negotiations, Jiang Jieshi adopted a two-pronged strategy of threat of force and political coercion. In order to be forced to give a timetable for dealing with Chiang Kai-shek 's political offensive, he was forced to give a timetable for dealing with the threat of force.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negotiations was carried out. Jiang Jieshi has adopted a strategy to break apar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blems between the customs and the outside. However, Zhang Xueliang insisted on the policy of bundl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ssues and demanded a package s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asy-school negotiations, Zhang Xueliang also made good use of the Japanese factor. Forcing Jiang Jieshi to finally compromise, The internal cause of the end realization of the Northeast change School lies in the Kuomintang's recognition of the actual control of the local regime in the Northeast by the Kuomintang. The Northeast change School also revealed the local power school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olitical game between governments, Its essence lies in seeking independent living space and political space.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京国民政府东北政务委员会研究”(13CZS030)阶段性成果 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史重点学科项目
【分类号】:K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业英;论一九二八年的东北易帜[J];历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品副;;从西安事变看张学良的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于桂荣;古小丹;;张学良的儒家人格行为表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3 于桂荣;古小丹;;张学良的荣辱观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4 于桂荣;李正鸿;;论张学良的体育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5 齐春晓;;奉系军阀统治东北时期张氏父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J];北方文物;2011年04期

6 段智峰;;蒋介石与1932年北平军分会成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谭献民;文斌;;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政治思想嬗变的文化解读[J];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8 张皓;;从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到冀察政务委员会——国民政府对华北危局的应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赵守仁;管恩琦;;张学良与中原大战[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魏向前,丁晓春;对张学良教育思想的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东北;;从政治社会化论满洲省委的历史经验[A];东北抗联史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刘永生;《申报》的对日舆论研究(1931.9~1937.12)[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尚红娟;革命党精英在联俄容共后的蜕变[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5 段智峰;蒋汪合作研究(1931-1938)[D];浙江大学;2012年

6 徐振岐;民国时期黑龙江高等教育述论[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公政;何处是东北:“九·一八”事变中的东北新知识群体[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蔡峰;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部队中的统一战线工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莉;传统文化对青年张学良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4 董家强;1926—1937年蒋介石国家统一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刘娜;张学良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成武英;第三方面力量与西安事变[D];湘潭大学;2007年

7 陈晓宇;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成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钱凤欢;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陈卓;法西斯主义在中国的困境及原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段智峰;蒋介石与汪精卫在二次合作格局下的斗争与合作[D];浙江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进;张学良与东北易帜新释[J];民国档案;2000年04期

2 丛广玉;;张学良“东北易帜”辨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本文编号:1545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45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