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之考察

发布时间:2018-02-28 13:45

  本文关键词: 王光祈 少年中国运动 预备工夫 社会活动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五四时期,王光祈结合对少年中国学会的指导,在《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上多次撰文,就中国社会面临的诸多重要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予以解决的具体主张或方案,从而形成了他的关于中国社会改造的思想。王的社会改造思想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依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也存在着排斥"主义"和"政治活动"等偏向。
[Abstract]: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Wang Guangqi,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uidance given to the Chinese Academy of Youth, wrote several articles in such publications as "New Youth" and "Juvenile China" to seriously reflect on and express his own views on many important issues facing Chinese society. He put forward concrete ideas or plans to be solved, thus forming his thoughts on social reform in China. Wang's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ought was based on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relied o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Juvenile Learning, with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But there are also the bias of exclusion of "doctrine" and "political activity".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分类号】:K261;C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新涛;;浅析少年中国学会的性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唐琪玲;;浅谈王光祈的改良救国道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9期

3 朱正威;五四时期王光祈的思想剖析[J];近代史研究;1988年04期

4 丁三;;“疆场上见”[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06期

5 周海南;;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青年社团 少年中国学会[J];北京档案;2011年07期

6 谭晓钟;;论王光祈20世纪初的文化取向[J];文史杂志;2006年06期

7 周淑真;少年中国学会与五四精神[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8 吴小龙;不能忘却的一页历史──五四运动前后的少年中国学会[J];21世纪;2000年01期

9 李永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少年中国学会[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10 赵晓铃;为了青春中国之再生[J];红岩春秋;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2 ;北京代表袁方同志在首届年会上的讲话[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3 肖海艳;;陈启天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收回教育权运动——兼谈国家主义教育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汪晓莉 国家图书馆典阅部;《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单正平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透过主义见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马建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少年中国”:五四青年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少鹏;民初的国家主义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小龙;少年中国学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民文;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2 刘爱国;论刘仁静与少年中国学会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薛朝广;20世纪前半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群体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尹宝柱;五四时期结社风潮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宁;《新华日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吉林大学;2005年

6 于明静;抗战时期的女性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应宗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地方武装[D];南昌大学;2007年

8 张丹;清末女子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静;论辛亥革命前期的陈撷芬[D];扬州大学;2009年

10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7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47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